时间: 2025-04-27 08:5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6:01
出塞
作者: 于鹄 〔唐代〕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
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
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在葱岭的秋尘中升起,整个军队朝着月支出发。
山川引导着行军的队列,边疆的汉族与异族齐列旗帜。
转战之后,疲惫的士兵越来越少,孤城外的救援也显得缓慢。
边疆的人们遇到了盛世,却看不到和平的时光。
微雪中,军队即将出发,吹响的号角在天未亮时响起。
观兵的将领登上古戍,斩将的场面在双旗面前重现。
分阵中瞻望山势,潜伏的士兵控制着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经有了消灭胡人的功名。
单于骄傲地喜欢打猎,放火焚烧军城。
在月光下调动新马,准备秋天的远营。
空山中红色戟影摇曳,寒冷的沙砾中发出铁衣的声音。
渡水时遇到胡人的消息,沙阴地区有埋伏的敌军。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具有浓厚的边塞诗风格。
创作背景:
《出塞》写于唐代,是在对外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士兵的艰苦与边疆的紧张局势。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和军事活动,表达了对战斗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出塞》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体现了唐代边疆的战争状态和士兵的艰辛。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紧凑的节奏,营造了紧张激烈的军事氛围。开篇即以“葱岭秋尘起”引入,描绘出秋季的边疆景象,随后“全军取月支”则直接抒发出出征的决心与无畏。诗中多次提到“孤城”,呈现出孤立无援的悲凉感,进一步加强了战争的残酷。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战争的准备和敌人的威胁。“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一句,展现了士兵们在寒冷环境中出征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沉重的使命感。最后几句通过“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描绘了战场的肃杀气氛,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塞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士兵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时代的印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边疆战争的艰辛与士兵的无奈,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恶,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与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测试:
《出塞》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于鹄
C. 王维
诗中提到的“孤城”主要是指?
A. 一座战斗中的城池
B. 和平时期的城池
C. 边疆的民居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边疆的美丽风光
B. 战争的艰辛与士兵的无奈
C. 和平时期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