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3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33:47
苏幕遮 姜钟二公法名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钟守中,姜守静。接引丹阳,济度诸灵性。志恳心坚人尽敬。远近闻风,一布钦真圣。到如今,谁复听。工匠艰难,倒把锋芒骋。多少良材皆弃屏。先要交钱,不敢违他命。
这首诗描绘了钟守中和姜守静二位高人,他们在接引丹阳、济度众生方面的功德,志向坚定,心怀恳切,得到众人的尊敬。远近都有人传颂他们的圣名。然而,如今却有谁再来倾听他们的教诲呢?匠人们艰难地工作,却难以展现自己的才能,许多优秀的材料都被弃置一旁。若没有先付出金钱,便不敢违背他们的命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风格深沉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道教的思想和对高人智慧的向往,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苏幕遮》通过描写钟守中和姜守静两位高人的事迹,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崇拜与追求。诗中所展现的“志恳心坚”不仅是对这两位高人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人对道教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渴望,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工匠艰难处境的同情与批判。优秀的材料被弃置,工匠却因缺乏经济条件而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这种矛盾引人深思。整首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既有对高人智慧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批判,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崇敬与对现实困境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钟守中,姜守静”中的“守中”与“守静”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A. 人的性格特征
B. 地理位置
C. 时代背景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良材”指什么?
A. 货币
B. 工匠的技艺
C. 优秀的材料
答案:C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 对自然的描写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处一的《苏幕遮》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前者更注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批判,而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与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