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17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新戒几曾参古德,
死人不信有神仙。
蚊虻纵使皆成佛,
鸡犬何修得上天。
这首诗的意思是:新近的戒律几乎没有人去参照古人的德行,死人之中也没有人相信有神仙存在。即便像蚊子和虻这样的昆虫都能成佛,那么鸡和狗又有什么修行的机会能上天呢?
这首诗中提到的“神仙”与“成佛”涉及到道教和佛教的信仰。道教强调修道成仙,佛教则提倡通过修行成佛。诗中通过对比,暗示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信仰态度的不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信仰的批判。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石庵,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并对时事进行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作者目睹了社会上的迷信现象,对当时流行的宗教信仰和教义提出了质疑,反映出对人们信仰的深刻思考。
刘克庄的《先识一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信仰的迷失。诗的开头以“新戒”引入,表明了对于当时新兴教义的反思,表达出对古人德行的怀念和对当代信仰的失望。接着通过“死人不信有神仙”的表述,指出即使在死亡之后,人们对神仙的信仰也显得苍白无力,体现出一种对信仰的失落感。在后两句中,作者又用蚊虫成佛的比喻,讽刺了那些毫无修行却希望获得超脱的人,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和严肃性。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信仰的思考,更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信仰的质疑,表达了对当代社会迷信现象的批判,强调真实修行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灵性追求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中提到古人的什么?
A. 戒律
B. 德行
C. 诗歌
D. 风俗
诗中提到的“蚊虻”象征什么?
A. 高尚的生物
B. 微小而无足轻重的生物
C. 人类的信仰
D. 传统文化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古人的怀念
B. 对现代迷信的批判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主题上均探讨了人们对生活与信仰的感悟,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信仰的质疑与批判,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人生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