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1:52
灵魄自沉浮,从来任浊流。愿从深处得,不向暗中投。
圆月时堪惜,沧波路可求。沙寻龙窟远,泥访蚌津幽。
是宝终知贵,唯恩且用酬。如能在公掌,不负明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尽管身处混浊的环境中,依然希望能够从深处获得珍贵的东西,而不是向黑暗妥协。在明亮的月光下,仍然要珍惜机会,追寻那条波涛汹涌的道路。虽然沙子要寻找到龙的巢穴是遥远的,淤泥中去寻找蚌的栖息地也显得幽深,但真正的宝物是知道其价值的,只有回报恩情才能得到它。如果能够在朋友的手中,就不会辜负那双明亮的眼睛。
作者介绍: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为主,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面对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真理的渴望。
《浊水求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诗中的“灵魄自沉浮,从来任浊流”,就像是对人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生存的真实写照,虽然周遭环境充满了浑浊,但内心的灵魂却依然在寻求升华。
接下来,诗人强调要从“深处”去获取珍贵的东西,而不是向“暗中”妥协。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在古代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体现了诗人不愿被环境所左右的坚定信念。
在“圆月时堪惜,沧波路可求”中,诗人将光明与希望结合,揭示了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寻找光明的勇气。即使在逆境中,仍然要追求那个理想的“珠”,这份执着和决心令人钦佩。
整首诗用意象丰富的自然景观,结合哲理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沙寻龙窟”)、对仗(如“灵魄自沉浮,从来任浊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浑浊环境中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强调了珍惜机会和回报恩情的重要性,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灵魄自沉浮”意指: A. 内心平静 B. 身处混沌 C. 追求理想
诗人希望从哪里获取珍贵的东西? A. 浑浊的环境 B. 深处 C. 暗中
诗中“圆月时堪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B. 对黑暗的无奈 C. 对理想的放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项斯的《浊水求珠》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强调在混浊环境中追求理想的决心,后者则更侧重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