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5:12
冀城北原作
白居易 〔唐代〕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这片野外的景色是多么苍茫,秋天的声音也显得格外萧瑟。
风吹起黄沙,落日驱赶着征途上的车马。
这是哪个朝代建立了这个国家,疆域又超过百里呢?
古今的事物并不相待,市集上总是没有固定的居所。
往昔的人们在城邑中,如今却变成了丘墟。
往昔的墓地,现在却化为里巷。
繁华与衰败相互催促,日月交替着它们的居所。
世事变迁没有遗留的风采,又怎能知道它的开端?
千年之后的行人,怀古之情空留踌躇。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既有抒情也有描写社会生活的内容,风格广泛。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时代背景是唐朝的衰落,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惘。
白居易的《冀城北原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苍茫的野色与萧疏的秋声,营造出一幅秋日的荒凉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诗的第一句通过“野色何莽苍”展现了广阔而苍茫的自然,接着“秋声亦萧疏”则为这种苍茫增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接下来的几句则借助风、落日、征车等意象,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诗人在回顾历史时,提出“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引发对历史朝代更替的思考,表现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同时,诗人也指出古今事物的无常与变迁,强调“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精神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最后,诗人通过“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总结出一种无奈与惋惜,传达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也反映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助。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生存境况与历史的无情,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丰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体现了人对历史的无奈与惋惜。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们的繁华生活
B. 历史的变迁与衰落
C. 自然的美丽
D. 战争的胜利
填空题:诗中提到“行人千载后,怀古空__”。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景象都是生动的,充满生命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