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46
北青萝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残阳西入崦,
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
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的景色:夕阳西沉,山峦被染上了暮色,我来到一间茅草屋,探访一位孤独的僧人。落叶满地,令人不禁思索,昔日游人又在哪里呢?寒冷的云层层叠叠,似乎让人迷失了方向。我独自敲响了初夜的磬声,倚靠在一根藤上,心中感到无比悠闲。在这个充满微尘的世界里,我宁愿超脱于爱与恨的纷扰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独敲初夜磬”可以联想到寺庙中的宁静与清幽,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精致而深沉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风格独特,常常融入复杂的意象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商隐晚期,时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李商隐的《北青萝》是一首典雅的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全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首联“残阳西入崦”以夕阳的景象引入,描绘了暮色中的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意境。接着“茅屋访孤僧”则把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与慰藉。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落叶人何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逝去人事的思索,秋天的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感。
“寒云路几层”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寒冷的云层像是一层层的阻隔,似乎让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遥远。诗人在“独敲初夜磬”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磬声的清脆与自然的宁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结尾的“吾宁爱与憎”则表明诗人对世俗情感的超然态度,选择在这微尘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融自然与人心的高峰,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情感的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北青萝》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北青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李商隐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宁静的诗意。
推荐书目: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残阳西入崦(yān),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崦: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独敲初夜磬(qìng),闲倚一枝藤(téng)。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初夜:黄昏。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