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7:04
新回车院筵上作
作者: 刘兼
回车院子未回车,
三载疲民咏袴襦。
借寇已承英主诏,
乞骸须上老臣书。
黄金蜀柳笼朱户,
碧玉湘筠映绮疏。
因问满筵诗酒客,
锦江何处有鲈鱼。
在这个尚未归还的院子里,
三年来,百姓疲惫,衣衫褴褛。
借着敌寇的机会,已接受英主的诏令,
乞求退休,得上老臣的书信。
黄金般的蜀地柳树,笼罩在红色的门前,
碧玉般的湘竹,映衬着华美的疏影。
于是我问满座的诗酒之客,
锦江的哪里能找到鲈鱼?
刘兼,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疾苦。
本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三载疲民,表现出长久的战乱对民生的影响,借此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期待。
《新回车院筵上作》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回车院子,代表着归属与安宁,但实际上却是未能归去的无奈。开头的“回车院子未回车”便传达出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
接下来的“疲民咏袴襦”,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悲惨境遇,衣着凌乱,生活艰辛。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深感人间疾苦。
“借寇已承英主诏,乞骸须上老臣书”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无奈和对英明统治的期盼。借助敌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生存智慧。
最后几句,描绘了锦江的美丽景色,诗人借着宴席的欢愉,询问鲈鱼的去处,寓意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诗酒客的欢聚,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期待。
诗中提到的“袴襦”指的是什么?
A. 裙子
B. 裤子和短衣
C. 外套
“锦江何处有鲈鱼”中的“鲈鱼”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好生活
C. 战乱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关心与期待
C. 绝望
刘兼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现实,展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
以上内容为对《新回车院筵上作》的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作的意图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