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6:45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这条道路昔日是归顺的,而西郊的胡人却正繁盛。
直到今天,我的残破的信念,恐怕还有未曾召唤的灵魂。
最近得以回到京城,调任的官职岂能算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无才之人随着日月渐渐衰老,驻马在此望着千扇大门。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关注民生疾苦的社会诗,常以沉郁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见长。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贬谪期间,诗人经历了诸多磨难,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昔日归顺”的回忆与“西郊胡正繁”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他对国家乱象的忧虑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前两句设定了诗歌的基调,表达了杜甫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应有未招魂”,不仅仅是对个人往事的追思,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惶恐和迷茫。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一句,虽然回归了京城,却感叹调任的官职并不算高,显示了诗人对自身前途的无奈与自谦之态。而最后两句“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已日渐衰退,心中充满了对繁华的渴望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艺术才华。
整首诗展现了杜甫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情感深邃且复杂。
诗中提到的“西郊胡正繁”指的是什么?
A) 内部的安定
B) 外族的强盛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B
诗人对自己官职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自豪
B) 无奈
C) 忽视
答案:B
“无才日衰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自责
C) 无奈与失落
答案:C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存在明显差异,杜甫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描绘,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体的豪放与洒脱。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充满豪情,强调享乐与人生的短暂,而杜甫则通过忧伤的笔调,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