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24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洞口被苍翠的苔藓覆盖,狭小得让人无法容身。
传说有一个明亮的地方,里面藏着一个窈窕的女子。
夜晚在桥上吹着笙,月光洒在洞口,春天的景色在南边的洞中显现。
常常有游客在山下来往,任凭细雨洒落在尘土上,感到一阵萧瑟的情绪。
“玉女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可能存在的仙境,常与美丽的女子和长生不老的传说相联系。诗中隐含了对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苏轼之弟,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游历玉女洞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和仙境的向往,传达了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仙游潭五首·玉女洞》通过描绘洞穴的自然环境和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描绘了洞口的苔藓和狭小的空间,给人一种幽深、神秘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隐秘的世界。接着,诗人对“虚明处”的描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暗示着洞中可能存在的美好。接下来的“吹笙桥上月”则为诗增添了一种音乐的韵律感,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则带有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人世浮沉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喧嚣的淡然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间纷扰的淡然。
诗词测试:
诗中“苍藓”指的是什么?
A) 干枯的草
B) 绿色的苔藓
C) 幽暗的洞穴
D) 明亮的月光
诗中“窈窕人”指代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一位智者
C) 自然的化身
D) 诗人的朋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愤怒
C) 淡然与感慨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