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2:03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作者: 苏轼
绀绾双蟠髻,
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
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者的美丽姿态和轻盈的舞姿。她的头发梳成双蟠髻,轻巧的云鬓上搭着小巾。她的脸色如红花般娇艳,身形纤细如柳。鼓声突然响起,花瓣随之舞动,生机勃勃。舞者在空旷的场地中轻松自如,春风吹来,伴着柳枝轻摇。她的才艺和气质远胜于那些华丽的装饰,宛如藏在蓬山中的珍宝。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南歌子》是苏轼为舞者周豫所作,反映了他对美的欣赏,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舞蹈艺术的重视。作品中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舞者的灵动。
这首《南歌子》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舞者周豫的美丽与风采,其语言清新自然,形象鲜明。诗的开头以“绀绾双蟠髻”描绘出舞者优雅的发型,再通过“云欹小偃巾”让人感受到她的飘逸。而接下来的“轻盈红脸小腰身”更是将舞者的娇美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苏轼通过叠鼓声与舞动的花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舞者在鼓声中翩翩起舞的场景。
在整首诗中,苏轼不仅仅是歌颂了一位舞者的外貌,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展现的生机与青春,反映了生活的美好。诗中最后两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舞者的才艺与气质的独特,超过了那些华丽的装饰。整首诗在形式上也呈现出流畅的韵律感,使得诗意更加动人。
整首诗的主题是歌颂舞者的容貌与才艺,传达了对青春活力的赞美,以及对美的深刻感悟。
《南歌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诗中描绘的舞者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A. 辫子
B. 双蟠髻
C. 马尾
最后一句“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中的“藏珍”指的是什么?
A. 珍珠
B. 珍贵才华
C. 装饰品
答案:
苏轼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的美,前者侧重于舞者的动态与生机,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情感波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