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6
《踏莎行》
花径争穿,珠帘屡认。
正逢梅雨芹泥润。
画梁无处可安巢,
玉纤为把花枝衬。
社日才来,端阳已近。
寻巢为甚偏迟钝。
算来一似凤鸾期,
蹉跎渐觉无真信。
这首词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象,花径上争相盛开,珠帘时常被打开。正值梅雨季节,泥土湿润,适合植物的生长。然而,画梁之上却没有地方可以安家,只有纤细的玉枝来衬托花朵。社日(祭社神的日子)刚刚过去,端阳(端午节)就快要到了。为何寻找鸟巢的时间却如此迟缓?想来这就像凤鸾相会的时机,蹉跎的光阴渐渐使我失去了真实的信念。
《踏莎行》是元代的词作,作者不详,元代词风兴起,注重抒情与生活的细腻描绘,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个人情感。
此词作于春夏交替之际,诗人可能身处一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环境,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情感期望的思考。
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以“花径争穿,珠帘屡认”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繁花似锦的景象,伴随梅雨滋润,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感叹“画梁无处可安巢”,表达了对生活安宁和归属感的渴望。
在时间的推移中,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迟缓与无奈,尤其是“寻巢为甚偏迟钝”,暗喻寻求爱情与归属的过程并不如意。这一转变让整首词从外在的自然美丽转向内心的孤寂和失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蹉跎渐觉无真信”,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感叹美好的期盼却未能如愿。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元代词人的细腻与深情,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以春夏景象为背景,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意义的思考,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带出对人生、爱情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细腻,也深刻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踏莎行》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的“凤鸾”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爱情
C. 人生苦短
D. 自然景色
“蹉跎渐觉无真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历史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