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6:48
当日桃源,那般生活。算来毕竟从头错。乐园如不在人间,尘寰何处寻天国。平地楼台,万灯照耀。人生正自奔流著。市声如水泛春潮,茫茫淹没天边月。
那天的桃源,真是美好的生活,但细想起来一切都大错特错。如果乐园不在人间,那么世间哪里还有天国可寻呢?平地上高楼大厦,万盏灯火辉煌,人生就在这奔流不息中。城市的喧嚣如水般涌动,春潮般涌来,淹没了天边的明月。
顾随(1897-1988),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顾随在诗歌中追求真情与自然,常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踏莎行》创作于20世纪初期,当时社会动荡,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渴望寻找理想的生活状态,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情绪。
《踏莎行》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开篇提到的“桃源”与“乐园”,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随后的“尘寰何处寻天国”,则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诗中“平地楼台,万灯照耀”描绘了繁华的城市生活,然而这繁华背后却是“人生正自奔流著”,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匆忙。在最后两句中,“市声如水泛春潮”更是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急促,最终导致“茫茫淹没天边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理想的追寻,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顾随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当日桃源,那般生活。
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曾经的理想场景。
算来毕竟从头错。
表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终是错误的,带有反思的意味。
乐园如不在人间,尘寰何处寻天国。
指出理想中的乐园并不存在于现实,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困惑。
平地楼台,万灯照耀。
描绘繁华的城市景象,和人们追求物质的生动场面。
人生正自奔流著。
形象地反映出人生的急促与无奈。
市声如水泛春潮,茫茫淹没天边月。
以比喻表现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复杂,最终淹没理想与宁静。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踏莎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顾随
C) 杜甫
D) 白居易
“桃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理想生活
C) 现实
D) 离别
诗中“市声如水泛春潮”表现了什么?
A) 宁静
B) 喧嚣
C) 美好
D)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