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时间: 2025-05-23 05:13:37

诗句

扰扰万生同大块,抢榆不羡培风背。

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鲵何足脍。

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

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湖上秋高风月会。

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13:37

原文展示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作者:苏轼

扰扰万生同大块,
抢榆不羡培风背。
青丘已吞云梦芥,
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
一饱鲸鲵何足脍。
东坡也是可怜人,
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
又欲往钓七里濑。
正似此鱼逃网中,
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
湖上秋高风月会。
为君更唤木肠儿,
脚扣两舷歌小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万物同处于大自然的状态,表达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融合。诗人不羡慕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榆树,而是感慨青丘和黄河的壮丽景象。接着,苏轼批评了韩愈的狭隘,而认为鲸和鲵的丰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诗人表露了自己作为东坡人的无奈和可怜,他在细沙中寻找着渔获。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他在八节滩和七里濑之间钓鱼的场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思。最后,苏轼提到要为朋友再写几句,与自然的美好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秋天湖畔的向往。

注释

  • 扰扰:形容景象纷乱。
  • 万生:指万物生灵。
  • :榆树,常用于比喻。
  • 青丘:指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与理想。
  • 黄河:指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
  • 韩子: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以刚直著称。
  • 鲸鲵:指大鱼,象征丰腴。
  • 东坡:苏轼的号,表示自谦。
  • 八节滩、七里濑:指具体的地理位置,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熟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广泛,风格豪放,常涉及自然、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时值秋季,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乐趣,故而写下此诗以寄情于自然。

诗歌鉴赏

苏轼的《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生活体验,展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部分,诗人通过“扰扰万生同大块”的描写,引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万物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提到“青丘”和“黄河”,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对韩愈的批评中,苏轼表现了他对狭隘思想的不屑,强调人生的丰富与广阔。诗中的“东坡也是可怜人”,更是自我调侃,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后半部分描绘了他在自然中钓鱼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扰扰万生同大块:描绘万物生灵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景象。
  2. 抢榆不羡培风背:表达对自然的淡泊,不羡慕那些依附于风势的事物。
  3. 青丘已吞云梦芥:青丘吞没了云雾和梦幻般的芥菜,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4. 黄河复缭天门带:黄河环绕着天门,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
  5. 长讥韩子隘且陋:批评韩愈的狭隘与局限性。
  6. 一饱鲸鲵何足脍:即使是大鱼也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强调生活的丰富。
  7. 东坡也是可怜人:自谦,表现出对自己处境的理解与接受。
  8. 披抉泥沙收细碎:在泥沙中细心寻找,体现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9. 逝将归修八节滩:回到曾经的地方,表现出对故地的思念。
  10. 又欲往钓七里濑:渴望再去钓鱼,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11. 正似此鱼逃网中:比喻自己在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自由。
  12. 未与造物游数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未能真正超脱。
  13. 且将新句调二子:希望为朋友再写几句,寄情于自然。
  14. 湖上秋高风月会:描绘秋天湖面的美丽景象。
  15. 为君更唤木肠儿:邀请朋友,共享这份美好。
  16. 脚扣两舷歌小海:表现出与自然亲密的互动,愉悦而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鱼在网中挣扎,表现内心的困惑与追求自由。
  • 拟人:自然景观如黄河、青丘被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积极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丘:象征理想与美好。
  • 黄河:象征历史与文化。
  • :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挣扎。
  • 秋月:象征宁静和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批评了哪位唐代文学家?

    • A. 李白
    • B. 韩愈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青丘”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友谊
  3.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溯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
    • C. 对政治的批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均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哲理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院落深沉 同永嘉诸贤奠谒右丞许公少伊 赠高端礼 马上寄补之以急归不果追前约为恨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人日 寄吴元预 九日登楼二首 其二 九日登楼二首 赠林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善谏 退士 包含续的词语有哪些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 矛字旁的字 前算 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渺无边际 命在朝夕 璜台 玉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青田大鹤天 入铁主簿 聿字旁的字 趔趔趄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