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4:33
芳草复芳草,有人孤倚楼。
明月复明月,何处照离洲。
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
日暮天寒吹属玉,蛮江豆蔻重重绿。
芳草依旧芳草,有人在楼上孤独地倚着。
明月依旧是明月,何处能够照亮那遥远的洲岛?
我们相见的日子渺无期,这种怨恨又怎能让彼此知晓?
日暮时分,天寒风吹,仿佛在吹奏美玉,蛮江边的豆蔻又青翠如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明月”、“芳草”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思念、离别和青春。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在本诗中,也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观察。
作者介绍:
张良臣是宋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作者可能经历了离别与孤独,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诗中充满了对故人、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芳草复芳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离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芳草复芳草”引入,展示了一种反复的景象,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轮回与失落。紧接着,明月的出现不仅烘托了夜晚的清冷,也象征着思念的明亮与遥远。诗中“何处照离洲”的问句,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迷茫,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这一句,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尽管有着深厚的情感,然而相见的可能性却如同天边的月亮,遥不可及。最后,日暮时分的描写则使整首诗的气氛更加沉重,风寒与玉音的结合,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孤独的感受,传达了对美好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与离别
C. 财富
D. 权力
“相见渺无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与失落
C. 快乐
D. 自信
“日暮天寒”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
B. 暖和
C. 寒冷的黄昏
D. 明亮的白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