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戏书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8 09:24:28

诗句

云巢望断望西湖,竹护梅藏隐士居。

芬草绿深春盎盎,客来同揽一山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24:28

诗词名称: 西湖戏书二首 其二

作者: 梅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云巢望断望西湖,
竹护梅藏隐士居。
芬草绿深春盎盎,
客来同揽一山孤。

白话文翻译:

在云巢的高处,远望西湖,
竹林环绕,梅树隐蔽着隐士的居所。
芬芳的草木郁郁葱葱,春天生机盎然,
客人来到这里,一同欣赏这孤独的一山风景。

注释:

  • 云巢:指高处的云端,象征着远望的感觉。
  • 隐士居:隐士的住所,隐喻隐逸的生活。
  • 芬草:芬芳的草,形容春季的生机。
  • :欣赏、把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隐士”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强调隐逸生活和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专注于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隐士生活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窗隐居于西湖附近时,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以及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以“云巢望断”开篇,给人一种高远的视野,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美景的向往与眷恋。接着“竹护梅藏”则巧妙地描绘了隐士的居所,营造了一个清幽、隐秘的意境。诗中通过对“芬草绿深”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这不仅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生机与活力的主题。最后一句“客来同揽一山孤”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欢迎与欣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体而言,诗歌流露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巢望断望西湖:在高处(云巢)眺望西湖,视野开阔,令人心向往之。
    • 竹护梅藏隐士居:竹子环绕,梅花隐秘,构成隐士的静谧住所。
    • 芬草绿深春盎盎:春天的草木茂盛,生机勃勃,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
    • 客来同揽一山孤:朋友的到来,大家一起欣赏这孤独的山水之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云巢”比喻高处的环境,形象生动。
    • 对仗:如“竹护梅藏”,平衡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西湖自然美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 云巢:象征高远、自由的境界。
  • 竹、梅:代表清雅和隐逸的生活。
  • 芬草绿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孤山:隐喻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隐士居所被什么保护?

    • A. 花
    • B. 竹
    • C. 石
    • D. 树
  2. 诗中春天的草木是如何描述的?

    • A. 白色
    • B. 凋零
    • C. 深绿
    • D. 干枯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梅窗与苏轼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但梅窗更注重隐逸生活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小传》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辞栖真室盖晋僊人李八百故居之址,中有遗像 送丘宗卿帅蜀三首 入弋阳界,道旁两石山。一曰芦山,绝妙,一 晚过常州 端午后顿热 山居雪後二首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诗酒怀赵德庄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二 菊夏摘则秋茂,朝凉试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茵的词语有哪些 恃功矜宠 佛开头的成语 豆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容乞 敞胸露怀 冱涸 钧天广乐 黼蔀黻纪 工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槐简 嘴尖舌头快 僯谴 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中丈夫 竖心旁的字 七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