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子夜歌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5-07 16:18:58

诗句

外湖歌折柳,里湖歌采莲。

闻声不相及,意绪风中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8:58

原文展示:

外湖歌折柳,里湖歌采莲。闻声不相及,意绪风中传。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外湖的歌声中有人在折柳,里湖的歌声中有人在采莲。虽然彼此的歌声没有交汇,但情意却在风中传递。

注释:

  • 外湖:指的是西湖的外部湖区。
  • 里湖:指的是西湖的内部湖区。
  • 折柳: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习俗,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采莲:采莲是指在夏季采摘莲花的活动,常与美好、欢乐的场景相关。
  • 闻声不相及:指的是两地的歌声虽然听不见对方,但情感依然可以感知。
  • 意绪:情感或思绪,指的是内心的感受。

典故解析:

折柳送别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有“柳”字的出现,表达离别之情。采莲则常与美丽的女子和快乐的夏日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兆,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西湖子夜歌八首》创作于明代,当时西湖风景如画,文人雅士常在此吟诗作对,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诗的开头描绘了外湖和里湖的歌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折柳和采莲的意象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暗含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交流。诗中“闻声不相及,意绪风中传”,通过这种对比,凸显了虽然距离遥远,但人们的情感依旧可以通过自然的媒介——风来传递。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外湖歌折柳:描绘了外湖的景象,有人唱着关于折柳的歌。
  • 里湖歌采莲:里湖中则是另一种欢乐的场景,歌声中传出采莲的乐趣。
  • 闻声不相及:两者的歌声远隔,彼此不可听见。
  • 意绪风中传:然而情感却在风中悄然流动,互相感应。

修辞手法:

  • 对仗:外湖与里湖的对比,折柳与采莲形成鲜明的对照。
  • 隐喻:歌声和风象征着情感的交流与传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强调了即使在空间上有距离,但情感依然能通过自然的力量相互传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折柳:表示离别与思念,象征着人们对情感的珍视。
  • 采莲:象征着欢乐与美好,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外湖歌折柳”中,“折柳”象征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自然
    D. 争斗

  2. 诗中提到的“里湖”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采莲
    B. 狩猎
    C. 钓鱼
    D. 游泳

  3. “闻声不相及,意绪风中传”体现了诗中的什么主题? A. 空间距离
    B. 情感交流
    C. 自然景观
    D. 离别痛苦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吴兆的《西湖子夜歌》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的表达,但吴兆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在离别时的情感上更为激烈。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兆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许閒 乍还里舍 访约斋三绝 哭仲子 洗竹 老去 买鸡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和丁使君惠赠 罨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碧鬟红袖 忧凄 士字旁的字 地大物博 龙字旁的字 威仪不类 磕头如捣蒜 鞭结尾的成语 内弟 俗手伶工 辛字旁的字 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字旁的字 趫勇 谈笑自如 厮滥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