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22: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22:18:46
秋风山馆客,移席近灯前。
共语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秋风吹拂,山间小屋里有客人,移开桌椅坐到灯前。
我们聊着聊着,忽然发现已是深夜,彼此相视,心中感慨时光不再。
在斗大的天空下,树木垂下枝头,雨后的天空中,鱼鳞似的云彩浮现。
在那茅草屋檐下,还有一个人正在为牛喂食,直到深夜未曾入眠。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与自然景物,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在山间小屋中与友人同宿,感受自然的宁静与人际间的温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隐逸理想与对生活的思考。
本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诗人和友人在山馆中相聚,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静谧。通过“秋风”、“灯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显 melancholic 的气氛。夜深时的交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相看非少年”一句,明白了岁月不再的感慨。诗中“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树与天的交融,雨后的清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同时,最后一句提到的“饭牛人未眠”,不仅体现了农人的辛劳,也与诗人夜晚的闲适形成对比,让人思考生活的不同状态。整体而言,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及自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人际交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移席”是指什么?
诗中“相看非少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茅檐下,饭牛人未眠”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