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01
旧巢在否,甚来寄漂流,玳梁重觅。衔泥倦矣,试听井桐萧槭,错认柯亭品笛。抚锦幕,虚凉羃䍥。分明软语商量,说与旁人争识。回首,重门翠掩,正香梦酴醾,嫩寒四壁。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都为将离故国,过春社帆樯开鹢。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愁别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询问燕子是否还在旧巢,感慨漂泊无依。接着描绘燕子衔泥的疲倦,听见井边的桐树和槭树,误以为是柯亭里有人在吹笛。然后,诗人抚摸着锦幕,感到一阵凉意,似乎在与人低声商量,打算告诉旁人以争取认同。回过头来,看到重重的翠门掩映,正是那香甜的梦境,四周冷冷清清。诗人看花的眼神充满懊恼,无法去摘取。此刻一切都是因为即将离开故国,春天的社日已经过去,舟帆已启。最后,诗人感叹,即使在浩瀚的海面上与双燕共栖,内心仍然忍受着几时的寂寞。
陈衍,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此诗可能是在陈衍离开故乡、漂泊生涯中所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即将离去的无奈之情。清代社会动荡,许多人面临离散,诗中情感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双双燕》通过燕子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的开篇以“旧巢在否”引入,瞬间勾起了对故乡的追忆,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更是故乡的象征。接着,诗人在描述燕子衔泥的疲惫时,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潜藏着对归属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井桐、萧槭”,在静谧的环境中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诗人的心声在“分明软语商量”中愈加明显,似乎在与自己对话,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思索与不安。重门翠掩的场景,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孤独的空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诗人通过“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与燕子共栖于浩瀚的海洋,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依然难以消弭。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乡、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诗人在燕子的意象中,寄托了自己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中“旧巢在否”意指什么?
A. 燕子的巢穴
B. 诗人的故乡
C. 燕子的迁徙
诗人“衔泥倦矣”的情感表现了什么?
A. 快乐
B. 疲惫与无奈
C. 兴奋
“重门翠掩”中“翠”字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A. 迷茫
B. 清新与美好
C. 隔绝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