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时间: 2025-04-27 02:49:25

诗句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9:25

原文展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白话文翻译:

几片红霞映照着夕阳,我更想把酒杯递向你。
行人们不必叹息这碧云已晚,上国的春天每年都是草木芳香。
雪已融化,蓝关的寒气略微减轻,雁儿回到湘浦,发出怨怼的鸣叫。
你不必对遥远的沧波感到惆怅,十二座玉楼哪里是我的故乡。

注释:

  • :意为“招揽”或“抓住”,这里指的是把酒杯递过去。
  • :指衣袖,诗中用以描绘朋友的衣着。
  • 上国:指的是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国。
  • 蓝关:地名,指蓝田、蓝关一带,常用作寒冷的象征。
  • 湘浦:指湘江的水边,雁儿归来之地。
  • 沧波:指大海,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和人生的漂泊。
  • 玉楼:传说中的美丽楼阁,可象征理想和美好。

典故解析:

  • 蓝关湘浦: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漂泊感,蓝关雪后的寒冷与湘浦归雁的怨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身处的环境和生活境遇的感慨。
  • 十二玉楼:传说中美丽的楼阁,强调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既是美丽的象征,又暗含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事感慨,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名叫“进士”的朋友,此时他因科举未能得志而归乡,诗人对此感到惋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是曹邺的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和心情。开首的“数片红霞映夕阳”意象生动,夕阳下的红霞,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即将逝去的光阴。接下来的“揽君衣袂更移觞”更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酒杯的递交象征着友情的延续与祝福。

诗中提到“行人莫叹碧云晚”,提醒朋友不要为现实的困境而感到悲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紧接着“上国每年春草芳”,描绘了理想的美好,说明即便身处逆境,春天的草木依然会生长,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后面的“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则转向自然描写,蓝关的雪融化与归雁的怨鸣,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最后一句“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诗人似乎在告诫朋友,远方的海洋并不是真正的归属,理想的“玉楼”也并非他真正的家乡,表现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际遇的反思,表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片红霞映夕阳:描绘黄昏时分,红霞映照在夕阳下的美景,引入了送别的氛围。
  2. 揽君衣袂更移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酒杯的传递象征着友情的珍贵。
  3. 行人莫叹碧云晚:劝慰朋友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悲伤,展现了诗人的宽厚性情。
  4. 上国每年春草芳:用自然的变化传达希望与美好,暗示理想生活的存在。
  5. 雪过蓝关寒气薄: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时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感受。
  6. 雁回湘浦怨声长:归雁的哀鸣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7. 应无惆怅沧波远:劝慰友人,远方的海洋不必感到惆怅,表现了开阔的胸怀。
  8. 十二玉楼非我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红霞、夕阳、雪、雁)表现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十二玉楼象征着理想与归属感,体现了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霞:象征美好与温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
  2.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有离别的意味。
  3. 酒杯:友情的象征,传递着深情。
  4. 蓝关:象征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冷漠。
  5. 湘浦:归雁的故乡,象征思乡之情。
  6. 玉楼:理想与美好的象征,反映对故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雪过蓝关”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冷静的思考
    C. 生活的艰难
    D. 归乡的期盼

  2. “应无惆怅沧波远”这句的意思是? A. 不必为远方的海洋感到忧虑
    B. 远方的海洋是归宿
    C. 沧海桑田的变化
    D. 忧虑是人生常态

  3. 诗中“十二玉楼”象征什么? A. 理想与归属感
    B. 现实生活的美好
    C. 朋友的祝福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
  • 李白《早发白帝城》: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快速变化,展现了不同的离别情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栖霞寺 仲夏久雨初霁 呈陈紫微 遗镜 赠王仙柯 阳羡道中 堤上 约茗龙缝泉用山谷谢黄司业寄惠山泉韵 梁溪秋泛 其一 过王学颜新居登七层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进羞 包含绻的词语有哪些 幽碧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空质 尢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奇胲 齐字旁的字 穿着打扮 巳字旁的字 豢豹 千夫所指,无病自死 包含湾的词语有哪些 无兄盗嫂 附骥攀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