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6: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6:32:08
宜兴山房十首
作者: 李曾伯
俄顷钟声到枕边,
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
赢得平明一觉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晨的宁静时刻。刚刚听到钟声传到耳边,模糊的晨光透出一丝霜寒。虽然想要披衣起床,但却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去做,因此又沉沉入眠,享受这清晰明亮的梦境。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钟声和晨曦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时光的珍视。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规律,而晨光则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李曾伯(约960-1020),字子华,号曾伯,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隐居于宜兴的山房时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他在山房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句的结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开头两句“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勾勒出一个清晨的场景。钟声和晨光都是时间的象征,钟声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而晨光则为这一天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接下来的“披衣欲起浑无事”表达了诗人面对清晨的心态,虽然想要起床,但又觉得没有特别的事情要去做,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赢得平明一觉眠”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总结,诗人宁愿在清晨的宁静中沉沉入睡,享受这份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钟声和晨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种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内心平和与满足。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俄顷”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诗中“披衣欲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