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3:3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31:38
偶成
曹彦约 〔宋代〕
诗痴正自不烦狼,只为英才辄堕中。
今日已成风欲后,后生个个入樊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感慨。诗人虽痴迷于诗歌创作,却不再为世俗的困扰所烦恼,然而为了那些有才华的人,自己却落入了困境。如今的风气已经形成,年轻一代都纷纷陷入了束缚之中。
“樊笼”出自《庄子》,原意为关押鸟兽的笼子,借指限制人自由的束缚。
曹彦约,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时期,诗人感受到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束缚,借此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偶成》一诗从表面上看是对诗歌创作和社会风气的议论,实际上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诗人以“诗痴”自嘲,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时,作者并未选择沉沦,而是以痴迷为荣,显示出他对理想的坚持。
然而,诗的后半段则转向了对年轻一代的关切,指责社会的风气使得他们纷纷陷入“樊笼”,无法自拔。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整首诗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有才能年轻人的关怀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痴是指什么?
A. 对诗歌的热爱
B. 对世俗的烦恼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现实的逃避
“樊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诗歌的美好
B. 自由的生活
C. 现实的束缚
D. 年轻人的理想
作者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关心与忧虑
C. 轻视
D. 无所谓
可以将曹彦约的《偶成》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关注的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