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2:53
原文展示
舍北犬吠迎归航,
老翁待儿据胡床。
碧云忽起欲吞日,
黄叶自凋非霣霜。
十风五雨岁则熟,
左餐右粥身其康。
岂无深谷结茅屋,
父子读易消年光。
白话文翻译
在北边的房舍,狗在吠叫迎接归来的船,
老翁坐在胡床上等待儿子归来。
忽然碧蓝的云彩升起,似乎要吞没太阳,
黄叶纷纷飘落,并非霜雪所致。
每年十场风雨,便能丰收,
左手吃饭,右手吃粥,身体也很康健。
难道没有深谷可以建个茅屋吗?
父子二人一起读书,消磨光阴。
注释
- 舍北:指的是北边的房舍。
- 犬吠:狗叫声,表示归来的人受到了欢迎。
- 胡床:一种坐具,这里指老翁在此静待儿子。
- 碧云:形容天空中蓝色的云彩。
- 霣霜:霣是细雨,霜是寒霜,这里强调黄叶的凋零不是由霜降所致。
- 十风五雨:比喻农作物的丰收需要的气候条件。
- 左餐右粥:指生活安逸,饮食无忧。
- 深谷:指偏僻、宁静的地方。
- 读易:指学习《易经》,象征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志向报国,但因多次科举失利和政治挫折,晚年流落乡间,依然心系国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子聿至湖上待其归》创作于陆游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后,陆游终于能够在乡间享受与儿子团聚的宁静时光,表达出他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家庭场景,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开篇以“舍北犬吠迎归航”引入,生动地展现了归船的情景,狗的叫声象征着热烈的欢迎和归属感。接着,老翁坐在胡床上静待儿子的归来,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中“碧云忽起欲吞日,黄叶自凋非霣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无情,黄叶的凋零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十风五雨岁则熟”,则转入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强调只要有风雨,就会有丰收,生活依然美好。
最后,诗人以“岂无深谷结茅屋,父子读易消年光”结束,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对家庭的珍视,也反映了陆游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舍北犬吠迎归航:描述了北面房舍附近,狗在欢叫,迎接归来的船只,设置了温暖的归家气氛。
- 老翁待儿据胡床:老翁坐在胡床上等待儿子,体现了父爱的期待与温暖。
- 碧云忽起欲吞日:描绘了乌云密布,似乎要遮住太阳,暗示即将来临的变化。
- 黄叶自凋非霣霜:黄叶的凋落是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季节的寒冷,表明自然的无情。
- 十风五雨岁则熟:风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这里传达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
- 左餐右粥身其康:生活简单却充实,身体健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 岂无深谷结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想在宁静的地方安居。
- 父子读易消年光:父子一起学习,象征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吞日、黄叶凋落等比喻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 对仗:如“左餐右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狗的叫声被赋予了热情的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体现了陆游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表达了对人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吠:象征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 胡床: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碧云:自然变化的象征。
- 黄叶: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
- 茅屋:象征安定和亲近自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犬吠”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十风五雨岁则熟”中的“风雨”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农作物的丰收
- C. 人生的挫折
- D. 时间的流逝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国
- B. 家庭与自然
- C. 个人奋斗
- D. 文化传承
答案
- A. 欢迎
- B. 农作物的丰收
- B. 家庭与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渔舟唱晚》张志和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
- 《归园田居》: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陆游的生活态度相似。
- 《渔舟唱晚》:描绘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能够与陆游的宁静生活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