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补陀山》

时间: 2025-05-02 15:52:55

诗句

茫茫东海东,古洞石玲珑。

蓬岛三山近,华夷一水通。

鱼龙多变化,日月自虚空。

此境元非幻,人心隐显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52:55

原文展示

茫茫东海东,古洞石玲珑。
蓬岛三山近,华夷一水通。
鱼龙多变化,日月自虚空。
此境元非幻,人心隐显中。

白话文翻译

在茫茫的东海之东,有古老的洞穴和玲珑的石头。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近在咫尺,华夏与夷族隔水相通。
鱼和龙在水中变化多端,日月却在虚空中循环不息。
这片境地本不是幻影,人的内心在这里隐显交错。

注释

字词注释:

  • 茫茫:形容海面辽阔,视野无边。
  • 玲珑:形容石头形状精巧、细致。
  • 蓬岛: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 华夷:指汉民族和外族。
  • 虚空:空无的空间,形容日月的变化不受物质的限制。
  • 隐显:隐而不显,显而不隐,形容内心的复杂状态。

典故解析:

  • 蓬莱三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长生不老与超脱世俗。
  • 鱼龙变化:出自《庄子》,指变化多端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一次东海旅行中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该诗以东海的壮阔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境地。诗人通过“古洞石玲珑”描写出自然的精巧和灵动,展现东海的神秘与美丽。接着,提到“蓬岛三山”,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传说中的仙境,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鱼龙多变化”,则表现出自然的多变与无常,反映出人生的道理,正如日月自虚空,变化无常而又永恒。最后一句“此境元非幻,人心隐显中”,则将视野回归到内心,提醒人们真正的境地与感受并非外在的幻影,而是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茫茫东海东:描绘了辽阔的东海,暗示着无尽的探索。
  2. 古洞石玲珑:通过细致的描写,引出自然的奇妙。
  3. 蓬岛三山近: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华夷一水通:表达了文化交融的思想。
  5. 鱼龙多变化:象征着生命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6. 日月自虚空: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恒常。
  7. 此境元非幻:强调真实的存在,超越表象。
  8. 人心隐显中:内心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境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海与仙境进行比喻。
  • 对比:将变化与恒常相对比,增强诗意。
  • 意象:通过“鱼龙”“日月”等意象,传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外在环境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海:象征辽阔与未知。
  • 古洞石:代表自然的深邃与细致。
  • 蓬岛三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 鱼龙:象征变化与生命的多样性。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补陀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允平
    • D. 白居易
  2. “华夷一水通”是指?

    • A. 文化的隔阂
    • B. 不同民族的交流
    • C. 自然景色
    • D. 个人的感受
  3. 诗中提到的“蓬岛”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追求的理想
    • C. 自然的变化
    • D. 人的内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相较于陈允平的《补陀山》,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感,传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官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题李斯传 哭麻处士 纪村事 清河县楼作 清平乐·琐窗春暮 女仆阿汪 抚州江口雨中作 宿蓬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包含椟的成语 狱刑 虎字头的字 飞字旁的字 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从容指顾 翦刻 裘弊金尽 哭天抹泪 隐志相及 琼芳 示字旁的字 萍水相逢 炀旱 厂字头的字 青鸟传音 包含待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