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姑苏馆》

时间: 2025-07-29 23:17:29

诗句

楚岫高低接太行,吴江渺漠下沧浪。

秋城霜满苇花白,夜馆月寒莎草黄。

芳苑鹿台初解佩,故宫鸾阁尚鸣珰。

五湖一叶扁舟去,十二西楼几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17:29

原文展示:

楚岫高低接太行,
吴江渺漠下沧浪。
秋城霜满苇花白,
夜馆月寒莎草黄。
芳苑鹿台初解佩,
故宫鸾阁尚鸣珰。
五湖一叶扁舟去,
十二西楼几夕阳。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山峦高低起伏,延绵与太行山相接;
吴江的水面宽广而渺远,流淌着沧浪。
秋天的城中,霜染白了芦花,
夜晚的馆中,月光冷清,莎草泛黄。
芳苑中的鹿台,刚刚解下佩饰,
故宫的鸾阁,依然传来悠扬的鸣声。
五湖之上,一只小舟正缓缓驶去,
十二层的西楼,映照着几缕夕阳。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岫:指的是楚地的山峦。
  • 吴江:指的是江苏省的吴江,是江南水乡。
  • 沧浪:指江河湖泊,象征宽广。
  • 苇花:芦苇的花,秋天时节的象征。
  • 莎草:一种水边植物,常用来装饰环境。
  • 鹿台:古代一种祭祀或游玩的地方。
  • 鸾阁:古代宫廷建筑,象征高雅。
  • 扁舟:小船,象征游览、孤独。
  • 夕阳:傍晚的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鹿台鸾阁分别代表流行文化中的高雅和神秘,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的生活。
  • 五湖十二西楼都是具有地域文化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地方风情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文景观的细腻描写。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感悟。

创作背景: 《姑苏馆》创作于诗人旅居姑苏期间,受到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姑苏馆》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壮丽和幽静。首联“楚岫高低接太行,吴江渺漠下沧浪”中,诗人以地理的高低起伏和水面广阔的对比,描绘了楚地与吴江的自然风貌,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的“秋城霜满苇花白,夜馆月寒莎草黄”则转向了秋夜的宁静,白色的芦花与寒冷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此时,诗人似乎在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芳苑鹿台初解佩,故宫鸾阁尚鸣珰”则引入了人文的元素,鹿台的解佩与鸾阁的鸣声,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五湖一叶扁舟去,十二西楼几夕阳”则以小舟的远行和西楼的夕阳为结尾,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岫高低接太行:描绘了楚地的山峦与太行山相连,形成雄伟的地势。
  • 吴江渺漠下沧浪:展现吴江的辽阔与水的流动,给人以开阔感。
  • 秋城霜满苇花白:通过霜染白芦花,表达秋天的萧瑟气氛。
  • 夜馆月寒莎草黄:描写夜晚的寒冷与莎草的枯黄,增添了孤寂感。
  • 芳苑鹿台初解佩:结合人文景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故宫鸾阁尚鸣珰:通过古建筑的鸣声,传达了历史的悠久。
  • 五湖一叶扁舟去:小舟的远行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十二西楼几夕阳:夕阳的变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楚岫高低”和“吴江渺漠”,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内心的情感。
  • 意象: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同时也隐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壮丽与宁静,体现自然的力量。
  • 芦花:象征秋天与凋零,表达时间的流逝。
  • 莎草:象征幽静的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小舟:象征人生的旅程,表达孤独与远行的主题。
  • 夕阳:象征时间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江”主要象征什么? A. 山川
    B. 水域
    C. 城市
    D. 文化

  2. “秋城霜满苇花白”中“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凄凉
    C. 快乐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鹿台”代表了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D. 社会风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姑苏馆》更强调人文情感,而《山居秋暝》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三首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一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时黄贼陷东阳公避地于浙右) 贺郑使君 怀洛下卢缙云 怀武昌栖一二首 送于兢补阙赴京 偶然作 送僧归翠微 追忆冯少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云合响应 标语 骨颤肉惊 旅葵 包含陕的词语有哪些 密勿之地 面字旁的字 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知足不辱 称悲 无所不包 题名道姓 到处碰壁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