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2:52
原文展示:
三月晦日
野树残花落,风荷小叶开。
夜游须秉烛,春在更持杯。
屡阅云霞变,成惊日月催。
江山莫淹滞,准拟赋归来。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最后一天,
野外的树上残存的花瓣纷纷落下,
微风中,荷花小叶正在绽放。
夜晚游玩时需要点上蜡烛,
春天在此时更需要举杯欢庆。
我屡次目睹云霞的变化,
不禁感叹日月的轮回催促着时间。
江山不应停滞不前,
我打算写诗归来。
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江山莫淹滞”及其表达的春天气息,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悟。诗中“春在更持杯”表达了在春天这个美好时节中,珍惜时光、把握机会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著名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三月的最后一天,正值春天将尽,诗人在野外游玩之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三月晦日》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象与人生感悟的古诗,诗人在三月的最后一天,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即将离去的惆怅。首句“野树残花落”以简练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尾声,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接下来的“风荷小叶开”则展现了春天的另一面,虽然一些花朵已经凋零,但新的生命正在萌发,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生不息。
夜游须秉烛,春在更持杯,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夜的氛围,更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当下的珍惜。在“屡阅云霞变”中,诗人反复观察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人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春日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江山莫淹滞,准拟赋归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意在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前行,不被眼前的困扰所阻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倡导人们珍惜每一刻,迎接未来的挑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贝琼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提到夜晚游玩时需要什么?
A. 伞
B. 灯笼
C. 蜡烛
D. 酒
“春在更持杯”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忧愁
C. 欢庆
D. 寂寞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但贝琼的《三月晦日》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