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40
感巫州荠菜
作者: 高力士 〔唐代〕
两京作觔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这首诗表达了荠菜在两京(长安和洛阳)被卖得很贵,而在五溪地区却无人去采摘。虽然夷族和夏族的习俗不同,但荠菜的气味和味道却没有改变。
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古人视其为春天的美味,常在田间地头生长。这里的“夷夏”提到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作者介绍:
高力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荠菜作为一种野菜,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尤其在春天,农田里的野菜成为人们的重要食品之一。
《感巫州荠菜》通过对荠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食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两句强调了荠菜在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命运,城市中人们对食材的追求让荠菜变得珍贵,而在乡村却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城乡经济的差异,也揭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诗中提到的“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体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关注。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本质和味道始终未变。这句话有着更深层的哲理,暗示着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真理是恒久不变的。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文化和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荠菜的描绘,反映了城乡差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强调了事物本质的恒定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荠菜在何处被高价出售?
“夷夏虽有殊”中的“夷”指的是?
诗中反映了哪种文化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高力士的《感巫州荠菜》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关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战争与动荡对生活的影响。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诗人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