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5: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5:58:22
捷书传楚塞,使相议征蛮。
伏莽熊皮甲,簪花鹿角鬟。
炎风生万灶,杀气动三关。
莫学浛洭水,东流更不还。
快信传到楚边,让人商议征伐蛮族。
在草丛中伏着,穿着熊皮的甲胄,
头戴插花的鹿角,而鬟发如花般绚丽。
烈风吹起万家烟火,杀气在三关之间弥漫。
不要学那滔滔的浛洭水,东流之后再也不回头。
作者介绍:丁玉藻,清代诗人,以诗风豪放和笔力雄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战争、边疆,以及豪杰壮志,体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清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边疆频繁战事,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景,表现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战斗的思考。
《观兵》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激烈的气氛。开篇通过“捷书传楚塞”引入战争的主题,瞬间将读者带入那种急迫的氛围中。接下来的描述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如“伏莽熊皮甲”和“簪花鹿角鬟”,展现了士兵的英勇与美丽的对比,既有战斗的残酷,也有对士兵英姿的赞美。
“炎风生万灶,杀气动三关”则进一步加深了杀伐气氛,显示出战争对民生的影响,万家烟火与杀气弥漫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最后一句“莫学浛洭水,东流更不还”则以生动的比喻警示人们,不要轻易走上战争的道路,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后果将是不可挽回的。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战争的渲染,也有对时局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与警惕,既有对士兵勇敢形象的赞美,也有对战争后果的深切忧虑。诗人呼唤人们审慎对待战争,珍惜和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观兵》的作者是?
诗中“莫学浛洭水”意在提醒人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观兵》与杜甫的《兵车行》都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但《兵车行》更侧重于民众的苦难,而《观兵》则突显了士兵的英勇。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战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