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28
原文展示:
达州月夜 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 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 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 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 故园天一角,时危路间关。 避地方云始,整驾何当旋。 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行人渐渐停歇,号角声也已吹至尾声。 城市空旷,群犬吠叫,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关山。 四处望去,只见烟雾缭绕,树木团团。 只听见流水的声音,却不见飞鸟归来。 故园在天的另一角,时局危急,道路艰险。 躲避的地方刚刚开始,整顿车驾何时才能返回。 故人同在这个夜晚,如何才能让心情宽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南宋初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感受。这首诗《达州月夜》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诗人可能因避乱而流离失所,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避乱期间,夜宿达州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不安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忧郁的氛围。首句“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即点明了时间,同时也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不安定。随后的“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明月照耀下的关山,既是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心中无法逾越的障碍。诗中的“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和“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两句“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不安的忧虑。诗中流露出一种孤寂、忧郁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和渴望安宁的心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角声吹已残”暗示了什么? A. 傍晚时分 B. 战乱带来的不安定 C. 城市的空旷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B
“明月照关山”中的“关山”象征着什么? A. 光明和希望 B. 难以逾越的障碍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和归宿 答案:B
诗中的“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时局的忧虑 C. 对故人的思念 D.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