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5:41
原文展示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白话文翻译
兰花灯芯燃尽,屏风上的红蕉叶显得暗淡。悠闲地梦见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夜晚的船上吹着笛子,雨声潇潇。人们在驿站边的桥上交谈。楼上睡觉,残月照在帘子上。梦见秣陵的忧愁事,桃花和柳絮飘满整个江城。两个梳着双髻的女孩坐着吹笙。
注释
- 兰烬落:指兰花形状的灯芯燃尽。
- 屏上暗红蕉:屏风上的红蕉图案因光线暗淡而显得模糊。
- 闲梦:悠闲的梦境。
- 梅熟日:指梅子成熟的时节。
- 夜船吹笛雨潇潇:夜晚的船上有人在吹笛,伴随着潇潇的雨声。
- 人语驿边桥:人们在驿站边的桥上交谈。
- 残月下帘旌:残月照在帘子上。
- 秣陵:古代地名,今南京。
- 惆怅事:令人忧愁的事情。
- 双髻:古代少女的发型,这里指两个女孩。
- 坐吹笙:坐着吹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江南风光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往事的追忆,通过梦境和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为线索,将江南的风光和人情巧妙地融入其中。首句“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闲梦江南梅熟日”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梅子成熟的江南时节,夜晚的船笛和雨声,以及桥上的人语,都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后半部分则通过“残月下帘旌”和“梦见秣陵惆怅事”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怀旧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通过灯芯燃尽和屏风上的红蕉图案,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氛围。
- 闲梦江南梅熟日:以梦境为引,带入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
- 夜船吹笛雨潇潇:夜晚的船笛和雨声,增添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 人语驿边桥:桥上的人语,展现了江南的人情味。
-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通过残月和帘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梦见秣陵惆怅事:梦中的秣陵和惆怅事,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桃花柳絮满江城:桃花和柳絮,象征着江南的春天和生机。
- 双髻坐吹笙:两个女孩吹笙,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烬落”比喻灯芯燃尽,“屏上暗红蕉”比喻屏风上的图案。
- 拟人:如“夜船吹笛雨潇潇”中的“吹笛”和“雨潇潇”赋予了夜船和雨声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如“兰烬落,屏上暗红蕉”中的“兰烬”与“屏上”,“落”与“暗”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风光和往事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烬落: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梦境的开始。
- 屏上暗红蕉:象征着幽暗和模糊的记忆。
- 梅熟日:象征着江南的春天和生机。
- 夜船吹笛雨潇潇:象征着江南水乡的宁静和韵味。
- 人语驿边桥:象征着江南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 残月下帘旌:象征着宁静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桃花柳絮满江城:象征着江南的春天和生机。
- 双髻坐吹笙: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少女的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兰烬落”指的是什么?
A. 兰花凋谢
B. 灯芯燃尽
C. 屏风上的图案
D. 夜晚的结束
-
“闲梦江南梅熟日”中的“梅熟日”指的是什么时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的“夜船吹笛雨潇潇”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夜晚的宁静
B. 江南水乡的韵味
C. 战争的紧张
D. 城市的繁华
-
“梦见秣陵惆怅事”中的“秣陵”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答案: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江南风光,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白居易《忆江南》:以江南为背景,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对比:
- 皇甫松《忆江南》与杜牧《秋夕》:两者都描绘江南风光,但皇甫松的诗更多地融入了梦境和往事的追忆,而杜牧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江南的宁静和韵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皇甫松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