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32
作者: 韦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在细雨纷飞的江面上,河边的草与雨水交融成一片,六朝的往事宛如梦幻般飘渺,空中鸟儿悲鸣。最无情的,莫过于台城的柳树,依旧笼罩在烟雾中,十里的堤岸显得如此苍茫。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得,晚唐著名的诗人之一,以词作闻名,尤其擅长写离愁别绪,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台城》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历史的变迁让诗人感受到强烈的时光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描绘的台城,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
《台城》以江雨、鸟鸣、柳树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开篇“江雨霏霏江草齐”,雨水与草的交融,不仅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自然的感触。接下来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则将历史与现实对比,六朝的辉煌如同梦幻般的消逝,而空中鸟儿的啼鸣则为这份梦幻增添了一份凄凉,仿佛在诉说着往事的无情。
“无情最是台城柳”一句,台城的柳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柳树的无情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依旧烟笼十里堤”,将景物与情感结合,烟雾缭绕的堤岸透出一丝苍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整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流逝的感怀,展现了韦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江雨与台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台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庄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
A. 六个朝代
B. 六位诗人
C. 六种文化
D. 六种景象
“无情最是台城柳”中的“无情”主要指:
A. 柳树的生长
B. 柳树的凋零
C. 柳树的离别
D. 柳树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春草长”的意思。总之 ,“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加之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况且韦庄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的世家大族 ,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自己却逢辰不偶,半世落拓,大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正当潜沉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耳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儿不解世事无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自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人何以为堪?“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由于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