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9:0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9:03:55
念奴娇
朱敦儒 〔宋代〕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老年时的喜悦,正是经历了人间的种种,透彻了物外的真谛。
看透了虚空,将那无尽的恨和忧愁,一下子化为乌有。
不再被花香迷惑,不再因酒而困扰,随处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
吃饱了就去找睡觉,睡醒了就随便应付场面。
别再谈论古往今来,在我心里,并没有太多的事情。
也不去向神仙求福,也不去谄媚佛陀,不去学习孔子的教诲。
懒得与贤人争辩,让他们随意嘲笑,这样就好。
戏剧结束了,脱下戏服与那些呆板的人告别。
朱敦儒(约1095-1154),字子华,号白云山人,南宋诗人,擅长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念奴娇》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看透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体现了他对传统儒释道的超脱。
朱敦儒的《念奴娇》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而自然。诗人以“老来可喜”开篇,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经历了许多世事后,他依旧能够保持一颗淡泊的心。对“虚空”的看透,显示出他对繁华的放下与释然。
在表达对世俗的超脱时,诗人通过排比手法,呈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既不被“花迷”,也不为“酒困”,可见其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与陶醉。在“懒共贤争”中,诗人表达了对智者争辩的无所谓态度,强调了自己的自由与随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既有对人世纷扰的淡然,也有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最后一句“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世俗的舞台上退场,回归内心的真实状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洞察与豁达,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诗人提到的“虚空”主要指什么?
诗中“懒共贤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杂剧打了,戏衫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