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20
谒金门
春寂寂。节物又催寒食。
楼上卷帘双燕入。
断魂愁似织。
门外雨余风急。
满地落英湿。
好梦惊回无处觅。
天涯芳草碧。
春天的气息静悄悄的,季节又到了寒食节。
楼上卷起帘子,两只燕子飞了进来。
我的愁绪就像织布一样缠绵。
门外的雨刚停,风却急促地吹着。
满地的落花湿漉漉的。
美梦惊醒后无处寻觅。
天涯的芳草依旧碧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为了纪念介之推,后演变为春秋季节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诗中提到的“燕”是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作者介绍:
卢炳,生于宋代,字子美,号东篱。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著称。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在春日的寂静中,感受到离别和思念的愁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的开头“春寂寂”便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提到的“寒食”则使人联想到一种清明的哀思与缅怀。楼上的双燕飞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燕子作为春的使者,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断魂愁似织”一句,犹如一把利刃,切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因思念而生的愁苦,情感深邃而细腻。接下来的“门外雨余风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急迫与不安,外界的自然现象与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满地落英湿”描绘了春天的残酷,尽管春花虽美,然而落英满地却是无奈的象征,这种景象与诗人的愁苦相互交织,形成了深邃的情境。最后两句“好梦惊回无处觅,天涯芳草碧”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失去,也带有对未来的期盼,尽管身处天涯,但芳草依旧碧绿,暗示着生命力的延续。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情感,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兼具了宁静与惆怅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对离别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寒食”代表什么节日?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诗人使用了哪种比喻手法来表达愁苦?
A. 将愁苦比作雨
B. 将愁苦比作织布
C. 将愁苦比作风
D. 将愁苦比作花
“天涯芳草碧”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失落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