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43:49
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
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
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
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
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
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
俟有三迳资,吾生恐无几。
我像一片漂泊的蓬草,不再扎根,但我仍然希望回到故乡。只要有饭吃就能安稳,何必在意地方的风俗美好呢?这难道不是因为俗世的牵绊,才让我陷入这样的困境吗?艰难的旅途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我还要带着年老和幼小的家人。口袋空空,害怕路途遥远,常常夜里起床吃着简单的食物。人生最重要的是适意,而我却仍在奔波追求,恐怕能活的日子不多了。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朴实,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遭遇和感悟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出闽中四首》创作于诗人漂泊之际,因生活困窘而感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存现状的无奈。
这首诗以“飘蓬”的意象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自我认知,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外漂泊的日子里,逐渐认识到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孤独。诗中提到的“有食即可安”,简洁有力,反映了生存的艰辛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当代许多诗人在描绘乡愁时往往渲染田园之美,而姜特立则以一种平实的态度,强调了生活的现实与人性的脆弱,体现了“人生贵适意”的哲学思考。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漂泊与无奈,更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艰关一月程”不仅是对旅途的描述,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这种对生活的感悟,在结尾处以“吾生恐无几”作结,增强了整首诗的沉重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追求适意生活的哲学。
诗中“飘蓬”象征什么?
A. 稳定
B. 漂泊不定
C. 富裕
“有食即可安”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C. 对奢华的渴望
诗中的“艰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人生的挑战与困境
C. 旅行的乐趣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姜特立的诗更强调生存的现实与困顿,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渲染。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方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