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1:0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1:08:56
多病愿止酒,不止病不已。
止之惧无欢,虽病未宜止。
且欲止人事,事止不经耳。
次诵止足言,行当止田里。
田里止谁亲,止乐山水美。
既止何所助,唯酒与止喜。
以言止不止,未必止为是。
止酒傥不瘳,枉止徒可耻。
止亦随化迁,不止等亦死,
慎勿道止酒,止酒乃君子。
我多病希望能戒酒,但戒酒并不能让我病好。
戒酒怕失去欢乐,虽然生病也不应戒酒。
我想要戒掉世俗的事务,但这些事务并不能不听。
我慢慢地念出这番话,行走时应去田里。
在田里又有谁可亲近,唯有山水之乐美。
既然戒酒又有什么帮助,唯有酒能带来欢喜。
以言辞来戒酒,并不一定就是戒酒。
若戒酒却仍不康复,白白戒酒实在可耻。
戒酒也随环境而变,不戒也同样会死,
切莫轻易谈论戒酒,戒酒的才是君子。
梅尧臣的《拟陶潜止酒》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探讨了人与酒的关系,以及健康与欢乐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中,诗人表现出对酒的依赖与对健康的渴望之间的矛盾。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了他希望戒酒但又无能为力的心情,接着他反思戒酒的意义,认为戒酒可能导致欢乐的缺失,生病时仍然不宜戒酒。这种对健康与快乐的深刻思考在诗中反复出现,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事的复杂性,认为“事止不经耳”,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事务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戒酒来解决。而在田里劳作,与自然亲近,似乎是他寻找快乐的另一种方式。最后,诗人总结出,戒酒并非万全之策,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羞耻,这种反思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对“止酒”的态度变得更加深刻,指出戒酒的看法应随环境变化而有所不同,表明了对生活的包容态度。这种对生活的辩证理解,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酒的咏叹,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酒与健康、欢乐与责任之间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探索。
诗词测试:
诗人希望戒酒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田里”象征着什么?
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答案:1. A;2. A;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