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愁望》

时间: 2025-08-11 14:23:26

诗句

竹枝袅袅采香舟,桃叶依依罨画楼。

一种垂杨芳草色,江南江北尽供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4:23:26

原文展示:

竹枝袅袅采香舟,桃叶依依罨画楼。
一种垂杨芳草色,江南江北尽供愁。

白话文翻译:

竹枝轻轻摇曳,伴着采香的船只;
桃叶轻轻垂悬,映衬着画楼的美丽。
那种垂杨和芳草的色彩,
无论江南还是江北,处处都是愁绪。

注释:

  • 竹枝:指用竹子编制的枝条,这里用来形容轻盈的姿态。
  • 袅袅:形容轻柔摇动的样子。
  • 采香舟:指的是采集香料的船只,暗示着一种悠闲和美好的生活。
  • 罨画楼:指画楼,形容楼房的精美,罨意为遮掩,意即桃叶遮掩了楼阁的美丽。
  • 垂杨:指垂柳,常用来象征柔美。
  • 芳草色:指芳香的草地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江南江北:分别指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表明范围之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江南江北”作为地理名词,常用来指代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与风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愁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密,字公谨,号梦阮,宋代词人、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那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的生活富足,但也伴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的愁苦。

诗歌鉴赏:

《愁望》这首诗通过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江南的柔美与江北的深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枝与桃叶,在轻柔的春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氛围。这里的“采香舟”与“罨画楼”则增添了生活的美感和诗意,仿佛让人沉浸在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中。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而引入愁绪,强调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江北,芳草与垂杨的美丽都无法掩盖心中的愁苦。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在优美中带有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枝袅袅采香舟”:描绘出竹枝轻轻摇动,伴随着小船的情景,展现了江南的轻盈之美。
    • “桃叶依依罨画楼”:桃叶轻垂,恰似画楼的装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一种垂杨芳草色”:提到垂杨与芳草,强调自然色彩的生动和丰富。
    • “江南江北尽供愁”:无论南北,愁绪无处不在,形成了诗的转折与深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枝”、“桃叶”等意象比喻生活的轻盈与美好。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的结构呼应,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竹枝与桃叶的摇曳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既有美好也有忧伤。

意象分析:

  • 竹枝:象征轻盈与柔美,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桃叶:象征青春与美好,带有浓厚的诗意。
  • 垂杨:象征柔情与思念,常用于表达情感的细腻。
  •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带有清新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叶”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自然的美丽
    • C. 心中的愁苦
    • D. 人际关系的复杂
  2. “江南江北”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自然的差异
    • C. 愁绪的普遍性
    • D. 生活的富足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夸张
    • B. 拟人
    • C. 排比
    • D. 比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周密的《愁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愁苦的共鸣,但周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愁情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周密研究与其文学成就》

相关查询

止酒 西园晚步二首 使客不至夜归独酌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怀山庄子仁侄二首 送赵判官端国趁班改秩 牛尾狸 送德轮行者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过太湖石塘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支辞 地上茎 投诸四裔 余音缭绕 风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怨言 舌字旁的字 排门逐户 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木强则折 微创 奇余 反朴还淳 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