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2:4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2:45:24
爽气朝来万里清,
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
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
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
何时开阁引书生。
清晨的空气如此爽朗,万里无云。站在高处,我一眼望去,秋天的景色轻盈而美好。虽然不知道凤沼的雨水刚刚停歇,但我感觉尧天的阳光愈发明亮。四周的山河呈现出辽阔的色彩,千家万户的砧板和杵声在秋天的气氛中交汇。遥想青云之上的丞相府,不知何时能够打开大门,招引书生前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起(生年不详——约765年),字仲明,唐代诗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以其五言诗见长,作品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贤士的期待。
这首诗以清晨的美丽景色为引子,描绘了壮阔的秋景和乡村的宁静。开篇“爽气朝来万里清”,用清新的空气引入,直接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气息。接着“凭高一望九秋轻”,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到秋天的轻盈,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视野和心境。
在第二联中,诗人以“凤沼霖初霁”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而“尧天日转明”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抒发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下来的“千家砧杵共秋声”,则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对乡村宁静的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遥想青云丞相府”,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理想政治的期盼,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令人深思。整首诗以清新的秋景开篇,中间细腻地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最后引发对政治的思考,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表现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渴望,透出一种理想主义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什么季节?
诗中提到的“凤沼”象征着什么?
诗中“何时开阁引书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