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44
原文展示:
苒苒寒生水面烟,吴歌唱罢月微偏。停桡又向湾前宿,一夜西风浪打船。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升起淡淡的寒烟,吴地的歌声唱罢,月亮微微偏斜。停下船桨,再次在湾前过夜,一夜之间西风吹动波浪拍打船身。
注释:
- 苒苒:形容烟雾轻柔飘动的样子。
- 寒生:指寒气产生。
- 吴歌: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民歌。
- 月微偏:月亮稍微偏斜,暗示时间已晚。
- 停桡:停下船桨,指停船。
- 湾前宿:在湾前过夜。
- 西风:指秋风。
- 浪打船:波浪拍打船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0),字伯温,号南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江南时,描绘了夜晚停船湾前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描绘夜晚停船湾前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夜晚停船湾前的景象。首句“苒苒寒生水面烟”,通过“苒苒”和“寒生”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升起的淡淡寒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吴歌唱罢月微偏”,以吴歌和月偏为媒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后两句“停桡又向湾前宿,一夜西风浪打船”,则通过停船和西风浪打船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不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苒苒寒生水面烟”:这句描绘了水面上升起的淡淡寒烟,通过“苒苒”和“寒生”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烟雾的轻柔和寒气的产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 “吴歌唱罢月微偏”:这句以吴歌和月偏为媒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吴歌的唱罢和月亮的微偏,都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 “停桡又向湾前宿”:这句通过停船的动作,表达了旅途中的停歇和过夜的打算,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和不安。
- “一夜西风浪打船”:这句通过西风和浪打船的描写,表达了夜晚的风浪和旅途的不安。西风的吹动和波浪的拍打,都增加了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苒苒寒生”和“月微偏”等词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比喻:诗中“水面烟”和“浪打船”等词语,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停船湾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不安,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 水面烟:象征着朦胧和宁静的氛围。
- 吴歌:代表着江南的文化和民风。
- 月微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
- 西风:象征着秋风和旅途的不安。
- 浪打船: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苒苒寒生水面烟”中的“苒苒”形容的是什么?
A. 烟雾 B. 寒气 C. 水面 D. 歌声
- 诗中“吴歌唱罢月微偏”中的“吴歌”指的是什么?
A. 吴地的民歌 B. 吴地的戏曲 C. 吴地的舞蹈 D. 吴地的乐器
- 诗中“停桡又向湾前宿”中的“停桡”指的是什么?
A. 停船 B. 停桨 C. 停步 D. 停歌
- 诗中“一夜西风浪打船”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风 B. 夏风 C. 秋风 D. 冬风
答案:1. A 2. A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杨万里《小池》:这首诗描绘了小池边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刘子翚《新湾》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刘子翚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刘子翚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