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时间: 2025-05-13 22:46:23

诗句

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

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

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

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

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22:46:23

原文展示: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原文如下:

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
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
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
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
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光(日、月、星)以其光辉来记载万物的形态,四时(春、夏、秋、冬)则依其变化来裁定万物的位置。雷声、风声和高山的回响,寒冷与炎热交替着阴阳之气的流动。武功使六合相通,文教则使二仪(阴阳)排列有序。若有道德则万物皆沐浴于其德行,好生之道使万类各自繁衍。白日从天上移动,明月在银河中圆缺交替。能缺能盈皆是自然的法则,虽然盈满却不会造成危险。以信义作为园林,以道德作为城池。周朝监视二代的得失,文采斐然,显而易见。庖牺亲自参与渔猎,神农亲自耕种农田。汤王则忧心如焚于干旱,禹王则忙于治理而无暇顾及其他。草上的风无不使其低伏,君子之中人则懂得可以被教化。想要与三皇之德相比,却未曾追踪过五霸的功业。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光:指日、月、星。
  •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六合:天地之间的六个方位,指宇宙的整体。
  • 二仪:阴阳,指宇宙的基本法则。
  • 信义:诚信与义理。
  • 苑囿:园林,象征和谐的环境。
  • 庖牺:传说中的古代圣王,善于渔猎。
  • 神农:中国古代的农业神,亲自耕种。
  • 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 禹:大禹,治水的英雄。

典故解析:

  • 周监二代:指周朝对夏、商两代的观察与总结。
  • 三皇五霸:三皇指的是古代的三位圣君,五霸则是春秋时期五位杰出政治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山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是当时文人中的佼佼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对道德、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与向往。

诗歌鉴赏: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是一首哲理深邃的诗,诗中通过对阴阳、四时、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宇宙万物的和谐与规律。诗的开头通过三光和四时的比喻,指出了宇宙间的法则与秩序,强调了道德和信义的重要性。接着,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庖牺和神农,体现了古代先贤的勤劳与智慧。特别是汤和禹的形象,展现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全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传达出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传统美德的崇尚。诗中反复出现的“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强调了自然法则的自然而然,体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光以记物成形:三光(太阳、月亮、星星)照耀下,万物形成其形态。
  2. 四时以裁成正位:四个季节的更替决定了万物的生长位置。
  3. 雷风大山岳之响:雷声、风声和高山的回响,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4. 寒暑通阴阳之气:寒冷与炎热交替,体现了阴阳的变化。
  5. 武功则六合攸同:武力使得天地间的各个方位相通。
  6. 文教则二仪经纬:文教使得阴阳有了明确的秩序。
  7. 有道则咸浴其德:有道德的人,使万物都沐浴在德行中。
  8. 好生则各繁其类:热爱生命的人,使万物各自繁衍生息。
  9. 白日经天中则移:太阳在天空中不断移动。
  10. 明月横汉满而亏:明月在银河中时满时缺。
  11. 能亏能缺既无为:盈缺是自然的规律,不干预反而安稳。
  12. 开信义以为苑囿:以诚信与道义建立和谐的环境。
  13. 立道德以为城池:以道德作为坚固的城池。
  14. 周监二代所损益:周朝观察夏商两代的得失。
  15. 郁郁乎文其可知:文采斐然,显而易见。
  16. 庖牺之亲临佃渔:庖牺亲自参与渔猎。
  17. 神农之躬秉耕稼:神农亲自耕种农田。
  18. 汤则救旱而忧勤:商汤王忧心于干旱,尽心竭力治理。
  19. 禹则正冠而无暇:大禹忙于治水而无暇顾及其他。
  20. 草上之风无不偃:草上的风无不令其低伏。
  21. 君子之氓知可化:君子能够教育和改变平民。
  22. 将欲比德于三皇:希望与三皇的德行相提并论。
  23. 未始追踪于五霸:却未曾追求五霸的功业。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如“寒暑通阴阳之气”。
  • 隐喻:以自然现象比喻道德和社会秩序。
  • 反复:如“盈亏”反复出现,强调自然法则。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德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古代圣王的敬仰,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光:象征光明和知识。
  • 四时:象征变化与循环。
  • 雷风:象征自然的力量。
  • 信义:象征道德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光指的是哪三种天体?

    • A. 日、月、星
    • B. 太阳、火星、土星
    • C. 太阳、月亮、彗星
  2. 庖牺和神农的共同点是什么?

    • A. 都是历史人物
    • B. 都亲自参与农业和渔猎
    • C. 都是帝王
  3. 诗中提到的“能亏能缺既无为”强调了什么?

    • A. 自然法则的不可干预
    • B. 人工干预的必要性
    • C. 物质财富的积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庾信的诗更加强调道德与社会秩序,而陶渊明则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古代哲学与诗歌的关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如梦令·日用灵光内锁 如梦令·池上数枝开遍 如梦令·不染俗情非是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赠安静散人 如梦令 泛湖 如梦令 佳人对镜 如梦令 其五 如梦令·一片灵空为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天的汉字大全_带天的字有哪些 鸟事 好汉不吃眼前亏 宸题 田减一笔常用字汇总_田字减笔画汉字详解 一客不烦两家 屮字旁的字 带田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外吏 擘两分星 鵩舍 犬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英勇善战 包含包的成语 矢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包含咨的词语有哪些 诉诸 包含拿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