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8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
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
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
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
丝玉脍,倾香醑。
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
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
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一只小船,双桨轻轻划动着,顺流而东而去。
然而眼前满是银色的波光,令人感到凄凉的风和露水。
渔火已经归去,鸿雁在水边栖息,
而船上的歌声则在鸳鸯的水域中回荡。
夜渐渐深了,芦苇叶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临近平路的地方。
我吹响铁笛,敲响金鼓,
品尝美味的佳肴,饮用芬芳的美酒。
不如在藕花盛开的地方,痛痛快快地歌唱和畅饮。
秋水与长天在远望中迷离,晨风和残月在空中静静停驻。
我想问人间今夕是何年,竟如此清澈如许。
汪元量,宋代词人,字君显,号瑶山,晚号青山。生于南宋,卒年不详。汪元量以词风清丽见长,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汪元量的游历和对秋夜的感悟有关。秋天的夜晚,环境宁静,适合思考和吟唱,诗人可能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思索和对现实的感慨。
《满江红(吴江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夜美景的诗。开篇以“兰舟”“双桂桨”引入,勾勒出舟行水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然而,随即转入对秋夜的描写。“满目银光万顷”让人感受到水面反射的月光与星光,虽然景色美丽,但“凄其风露”又暗示着夜的寒冷与孤寂。诗人通过渔火、鸿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接下来,诗中“渐夜深芦叶冷飕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寒冷与寂静。音乐、饮酒的描写则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现了诗人对欢聚的向往。最后“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感慨,留下了一种惆怅而又清澈的情感。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
描绘了一只小船,随着水流飘荡,营造出一种轻快自在的氛围。
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
虽然眼前的景色迷人,但同时也感受到清冷的气息,暗含孤独感。
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
渔火与鸿雁的归去,构建了一幅宁静的晚景,棹歌的声音更添生气。
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夜色渐深,寒风拂过芦苇叶,传递出秋夜的清冷。
吹铁笛,鸣金鼓。
描绘了热闹的场景,音乐与欢庆交织。
丝玉脍,倾香醑。
美味佳肴与美酒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乐趣。
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
在美丽的藕花深处,畅快地歌唱与饮酒,享受生活。
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
秋水与长天交织的景象,晨风与残月的静谧,令人沉思。
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诗人对时间的思考,感叹现实的清澈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惆怅,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兰舟”是指什么?
A. 一只小船
B. 一艘大船
C. 一只渔船
D. 一只货船
填空题:诗中“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__浦”中,空缺处应填入什么词?
判断题:诗中“秋水长天迷远望”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心情。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