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僧游天台》

时间: 2025-07-26 22:29:45

诗句

宝刹凭虚五百仙,犹将心事向尘边。

烦君试问桥东寺,若个而今又应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29:45

原文展示

送僧游天台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宝刹凭虚五百仙,犹将心事向尘边。
烦君试问桥东寺,若个而今又应缘。

白话文翻译

这座寺庙依托在空中的山巅,仿佛有五百位仙人飘浮在此,我的心事依然缠绕在尘世之间。请你替我打听一下桥东的寺庙,现在又是哪个和尚在此修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刹:指的是寺庙,通常是珍贵的庙宇。
  • 凭虚:依靠在虚空中,形容寺庙的位置。
  • 五百仙:指的是道教中五百位神仙,象征着高洁和超脱。
  • 心事:心中的忧虑或烦恼。
  • 烦君:指请求对方的帮忙。
  • 试问:试着询问。
  • 桥东寺:指的是位于桥东的寺庙,可能是诗人熟悉的地方。
  • 应缘:指的是当下的因缘,或与之相关的人或事。

典故解析
“宝刹凭虚”可以联想到道教和佛教中寺庙的神圣性以及高远的意境,这种表达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君房,号惭愧居士,宋代诗人,以其词风婉丽、情深意切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情感细腻,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孝祥的游历期间,诗人可能在送别一位出家僧人,表达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关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游天台”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天台山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对僧人心境的理解与共鸣。头两句通过“宝刹”和“五百仙”的意象,描绘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象征着理想的精神追求。诗中提到的“心事向尘边”,则深刻地反映了人对世俗烦恼的无奈与纠结。尽管身处于这样一个理想的环境,诗人的心中依然有着无法释怀的忧虑。

接下来的“烦君试问桥东寺”,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状况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人生际遇的无常与变化。诗人通过这样的问询,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张孝祥对人生、对修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刹凭虚五百仙:描绘了佛教寺庙在空中的高耸,营造出一种神秘超脱的氛围。
  • 犹将心事向尘边:表达了诗人心中依然存在的世俗忧虑,尽管环境超然。
  • 烦君试问桥东寺:通过请求对方询问,显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关心与挂念。
  • 若个而今又应缘: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思考,突显了因缘法则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比作“宝刹”,增强了其神圣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仙”、“心事”等意象,展现了精神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超脱的向往与对世俗忧虑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刹:象征着信仰与精神寄托。
  • 五百仙:象征着超脱与理想的境界。
  • 心事:象征着人性中的烦恼与无奈。
  • 桥东寺:象征着人际关系与现实生活的牵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宝刹”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寺庙
    B) 一座山
    C) 一位僧人
    D) 一片森林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心事”是指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无奈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A) 一座寺庙
  2. 诗人内心的忧虑或烦恼。
  3.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表达对高山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写送别之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关心。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王维的作品均涉及到山水与人生哲思,但张孝祥更加强调对修行的关怀,而王维则更注重友谊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集》
  • 《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和茅亦山韵二首 和茅亦山先生杂咏 和茅亦山先生杂咏 和茅亦山先生杂咏 和毛宣尉蓬莱阁韵 和李蓝溪梅花韵 和李蓝溪梅花韵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 故相贾秋壑旧府 拟古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形连气 春山八字 两点水的字 思情 舟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五谷不熟,不如稊稗 说唱 包含鉴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赤字旁的字 成踊 包含碌的成语 逞巧 安家乐业 除结尾的成语 弢光 程门度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