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赵户侍出守镇江》

时间: 2025-05-12 07:58:52

诗句

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只今次辅须贤帅,自古维城必懿亲。

报政不须三五月,姓我端的记严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58:52

送赵户侍出守镇江

原文展示

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
只今次辅须贤帅,自古维城必懿亲。
报政不须三五月,姓我端的记严宸。

白话文翻译

城里车马轰鸣,人声嘈杂,似乎是为了更加怜惜百姓而努力治理。
各处都表现出忠诚和勤勉,没有虚假的修饰,入朝时谈论的都是治国的道理。
如今辅佐君主的必须是贤能的将领,自古以来,守卫城池必定要有良好的亲信。
治理政事不必等三五个月,我的确牢记着严宸的教诲。

注释

  • 都人:指城中的人们。
  • 车马闹城闉:形容城中交通繁忙,喧嚣的景象。
  • 民曹:指百姓,民众。
  • 无粉饰:指公正、真实,不做表面功夫。
  • 经纶:形容治国理政的才智。
  • 次辅:辅佐君主的人。
  • 懿亲:指贤能的亲信或亲属。
  • 报政: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作传世。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富有政治关怀,语言简练,意蕴深厚。

创作背景
《送赵户侍出守镇江》写于诗人与赵户侍之间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赵户侍出任镇江守卫的关心与期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对良好治理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城中的繁忙景象,突显出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表达了对民生的忧虑。接着,诗中提到“忠勤无粉饰”,强调了治国理政的真诚与务实。诗人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必须依赖于贤能的将领,而非空泛的施政口号,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尤为重要。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治理政务的效率,透露出对严宸(可能是诗人的恩师或前辈)的怀念与敬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人车马闹城闉:描写了城市的繁忙景象,暗示社会的动荡与喧闹。
  • 似惜民曹更牧民:表达了对民众的关注,诗人希望治理者能够真正为民众着想。
  • 到处忠勤无粉饰:强调诚实与忠诚的治理态度。
  • 入朝言语有经纶:入朝廷时的发言应有治国理政的智慧。
  • 只今次辅须贤帅:指出当今辅佐的必须是有才干的领导。
  • 自古维城必懿亲:历史上守卫城市的将领多为贤良的亲信。
  • 报政不须三五月:治理事务无需拖延,应该高效。
  • 姓我端的记严宸:作者感念严宸的教诲,提倡重视实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如“忠勤无粉饰”与“入朝言语有经纶”。
  • 比喻:将治理比作“报政”,形象地表达了治理的责任与效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国家治理的理想与期望,强调了诚实、忠诚的重要性,以及贤能领导的必要性,展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对民生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繁忙的社会生活。
  • 忠勤:代表诚实与努力的政治态度。
  • 贤帅:象征着优秀的领导者,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忠勤无粉饰”是什么意思?

    • A. 诚实与努力的治理态度
    • B. 表面功夫
    • C. 敷衍了事
  2. 诗中提到的“维城必懿亲”指的是什么?

    • A. 亲戚
    • B. 有贤能的领导
    • C. 一般平民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送赵户侍出守镇江》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民生的关切,但杜甫的作品更具悲观情绪,而曹彦约则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彭大年真人祀东海东岳东镇 送成礼部谊叔察访守令河南山东 题辜德中瑞竹亭 题吴性存所藏赵仲穆竹枝双蝶图与玉山同赋 题赵仲穆江圃归帆图 题王蕺隐画山水 题兰 朱翁子负薪卷 马上望江南诸峰 宋徽宗画栀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艺 深图远算 钜人长德 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卤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以乱易暴 遮般 臭肉来蝇 麥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迷民 熟闻 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