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02:07
池废新亭亦已无,
遗碑半灭卧春芜。
文章绮靡虽非古,
今代词人不办渠。
这座新亭已经不复存在,池塘也荒废了。遗留下来的碑文大部分已经模糊,静静地躺在春天的杂草中。虽然如今的文章华丽多彩,但却无法比拟古人的风采,当代的词人们也并不具备这样的才华。
该诗提及的“汉高帝庙”是为纪念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而建的庙宇,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诗人通过描写新亭和遗碑的失落,传达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当代人文景观的失望。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豪放而深沉。
这首诗作于唐长庆年间,陆游在游历汉高帝庙时,目睹新亭的荒废和碑文的模糊,感慨历史的变迁与当代文人的平庸。诗中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和对当代文人才能的失望。
陆游的《唐长庆中南池新亭碑在汉高帝庙侧亭已失所在》通过对新亭和遗碑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衰落。首句“池废新亭亦已无”直接点明了亭子的消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似乎一切辉煌都已不复存在。接着“遗碑半灭卧春芜”描绘了碑文的模糊与荒草的覆盖,强化了历史遗迹的凋零感。 诗的后半部分,陆游对当代文人的批评显得尤为尖锐,认为他们的作品虽然华丽,却无法与古人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也是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深刻反省。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惋惜,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化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以及对当代文人才能的批评,体现了陆游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现实的失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遗碑”是指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对当代词人的评价是?
陆游的这首诗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陆游更注重历史文化的衰败,而辛弃疾则更多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两者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