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7: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14:53
步出夏门,遥望沧海。
九河茫茫,碣石安在?
鱼龙瀺灂,日月晻蔼。
三山何所,弱水浼浼。
羲和曷往,鳌极孰宰。
发鸠之羽,其心不改。
安期不死,桃实可待。
悠哉沛乎,歌以未慨。
走出夏门,远望浩瀚的海洋。
九条河流浩浩荡荡,礁石在哪里?
鱼龙在水中游弋,日月寥落苍茫。
三座高山在何处,弱水潺潺流淌。
羲和何处去,谁主宰那巨鳌?
发鸠的羽毛,其心始终不变。
安期生不老,桃子的果实又何时能得?
悠然自得,吟唱着未曾感慨的歌曲。
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伯温,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后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诗词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哲理思考。
《步出夏门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步出夏门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诗作。诗的开篇,诗人走出夏门,遥望广袤的沧海,展现出一种向往与探索的精神。接下来,诗人用“九河茫茫”来描述河流的浩瀚,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碣石的安在则引发读者对于不变与变迁的深思,反映了人生中的许多不确定性。
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鱼龙瀺灂”与“日月晻蔼”,其中透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动感。三山与弱水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幽远的意境,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寻觅。羲和的去向与鳌的主宰则引发了对命运和力量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最后,诗人提到“发鸠之羽”与“安期不死”,通过对比来表达对永恒与瞬息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态度。整首诗在悠然自得中流露出一种豁达与宁静,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智慧。
步出夏门,遥望沧海。
九河茫茫,碣石安在?
鱼龙瀺灂,日月晻蔼。
三山何所,弱水浼浼。
羲和曷往,鳌极孰宰。
发鸠之羽,其心不改。
安期不死,桃实可待。
悠哉沛乎,歌以未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哲思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步出夏门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谁?
A. 月亮
B. 太阳神
C. 星星
D. 风神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思考?
A. 山水
B. 鱼龙
C. 碣石
D. 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