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步出夏门行》

时间: 2025-08-11 18:08:04

诗句

步出夏门,遥望沧海。

九河茫茫,碣石安在?

鱼龙瀺灂,日月晻蔼。

三山何所,弱水浼浼。

羲和曷往,鳌极孰宰。

发鸠之羽,其心不改。

安期不死,桃实可待。

悠哉沛乎,歌以未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8:08:04

原文展示:

步出夏门,遥望沧海。
九河茫茫,碣石安在?
鱼龙瀺灂,日月晻蔼。
三山何所,弱水浼浼。
羲和曷往,鳌极孰宰。
发鸠之羽,其心不改。
安期不死,桃实可待。
悠哉沛乎,歌以未慨。

白话文翻译:

走出夏门,远望浩瀚的海洋。
九条河流浩浩荡荡,礁石在哪里?
鱼龙在水中游弋,日月寥落苍茫。
三座高山在何处,弱水潺潺流淌。
羲和何处去,谁主宰那巨鳌?
发鸠的羽毛,其心始终不变。
安期生不老,桃子的果实又何时能得?
悠然自得,吟唱着未曾感慨的歌曲。

注释:

  • 夏门:古代地名,指夏天的门口,象征出发的地方。
  • 沧海:指大海,象征广阔无垠。
  • 九河:古代传说中的九条大河,象征众多的水流。
  • 碣石:礁石,象征坚固不移的东西。
  • 鱼龙:鱼和龙,典型的水中生物,象征生机和变化。
  • 羲和:太阳神,象征光明与希望。
  • :传说中的海中巨兽,象征强大和权威。
  • 发鸠:指一种鸟,象征自由与不羁。
  • 安期:传说中的人物,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
  • 桃实:指桃子的果实,象征长寿和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伯温,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后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诗词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步出夏门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步出夏门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诗作。诗的开篇,诗人走出夏门,遥望广袤的沧海,展现出一种向往与探索的精神。接下来,诗人用“九河茫茫”来描述河流的浩瀚,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碣石的安在则引发读者对于不变与变迁的深思,反映了人生中的许多不确定性。

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鱼龙瀺灂”与“日月晻蔼”,其中透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动感。三山与弱水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幽远的意境,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寻觅。羲和的去向与鳌的主宰则引发了对命运和力量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最后,诗人提到“发鸠之羽”与“安期不死”,通过对比来表达对永恒与瞬息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态度。整首诗在悠然自得中流露出一种豁达与宁静,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出夏门,遥望沧海。

    • 诗人走出夏天的门,远望着浩瀚的大海,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勇气。
  2. 九河茫茫,碣石安在?

    • 描绘众多河流的浩渺,反问礁石的存在,表现对自然的思考与关注。
  3. 鱼龙瀺灂,日月晻蔼。

    • 鱼与龙在水中游弋,日月的光辉朦胧,展现出一种生动与古老的自然景象。
  4. 三山何所,弱水浼浼。

    • 三座高山在哪里?弱水流淌,隐喻人生的迷茫与寻求。
  5. 羲和曷往,鳌极孰宰。

    • 太阳神去向何处?谁来主宰巨鳌,反映对命运与权力的思考。
  6. 发鸠之羽,其心不改。

    • 发鸠的羽毛象征自由与不羁,诗人强调内心的坚持与追求。
  7. 安期不死,桃实可待。

    • 提到安期与桃子的果实,象征对长生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8. 悠哉沛乎,歌以未慨。

    • 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吟唱未曾感慨的歌曲,体现诗人对生命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羲和曷往”,通过太阳神的隐喻引发对命运的思考。
  • 对仗:如“日月晻蔼,三山何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哲思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广阔与未知。
  • 九河:象征生命的多样与复杂。
  • 碣石:象征坚固与不变。
  • 鱼龙:象征生机与变化。
  • 三山:象征高远与追求。
  • :象征力量与主宰。
  • 发鸠:象征自由与不羁。
  • 桃实:象征长寿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步出夏门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谁? A. 月亮
    B. 太阳神
    C. 星星
    D. 风神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思考? A. 山水
    B. 鱼龙
    C. 碣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步出夏门行》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登高》更多关注于人生的苦难与无奈,而《步出夏门行》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桂琴隐先生傅子云韵 西江月 题灵泉观 挈家登朝元阁晚由东山北下自石瓮过朝元山路并斯飞亭皆当日亲为开置今复经从因留拙句 十想诗十首 其八 鲥鱼 十想诗十首 其六 杨梅 十想诗十首 其三 江鲚 十想诗十首 其二 蛤蜊 十想诗十首 其一 河豚 碧山社会次俞是堂韵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专静 燃膏继晷 一枝一叶总关情 十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驵侩 软弱无力 犬字旁的字 僧祇谷 一日万几 水乳之合 螭龙 蹲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