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9
赤城山,霞色起夜半。
建标自古,羡吟玩。
仙人,手若可唤。
彤光射胸臆,三咽骨自换。
在夜半时分,赤城山上霞光四射。
自古以来就有这座标志性的山,令人羡慕、喜爱吟咏。
仙人似乎可以叫唤,
红光照亮了我的心胸,仿佛能让我涅槃重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尤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美,号山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尤袤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尤袤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淀与感悟。赤城山象征着他追求的理想境界,而霞光则是他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尤袤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
这首诗以赤城山为背景,描绘了夜半时分霞光四射的美景,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诗中“建标自古”一句,传达出这座山的历史厚重感,令人羡慕的景致让人忍不住吟咏,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仙人,手若可唤”,则引导读者走向一种超越尘世的幻想,仿佛在呼唤那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彤光射胸臆,三咽骨自换”这两句,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彤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希望,而“自换”则暗示一种重生与蜕变。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霞光、仙人、赤城山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清幽而又神秘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呈现出一种超然和淡泊的气质。
逐句解析:
赤城山,霞色起夜半。
描绘了夜间赤城山的景象,霞光四射,给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建标自古,羡吟玩。
表达了这座山的悠久历史,诗人对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仙人,手若可唤。
诗人想象能呼唤出仙人,表现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彤光射胸臆,三咽骨自换。
形容内心的感受,红光照亮心灵,暗示重生与升华的过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升华的渴望,反映了诗人追求超脱与宁静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赤城山的“霞色”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彤光射胸臆”一句中,彤光代表了诗人内心的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