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孟尝君歌》

时间: 2025-04-27 05:18:03

诗句

君不见薛公正齐当路时,三千豪士相追随。

邑封万户无自入,椎牛酾酒不为赀。

门下纷纷如市人,鸡鸣狗盗亦同尘。

一朝失势宾客落,唯有冯驭西入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8:03

孟尝君歌

原文展示

君不见薛公正齐当路时,
三千豪士相追随。
邑封万户无自入,
椎牛酾酒不为赀。
门下纷纷如市人,
鸡鸣狗盗亦同尘。
一朝失势宾客落,
唯有冯驭西入秦。

白话文翻译

你没有看到薛公在齐国当权时,
有三千豪杰追随他左右。
他的封邑万户,却没有人能够进门,
他宰牛酿酒也不是为了财富。
门下的宾客如同市井之人,
鸡鸣狗盗的人也同样聚集在这里。
一旦失势,宾客纷纷落空,
唯有冯驭西奔赴秦国。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到。
  • 薛公: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姓田名文,封于薛。
  • 三千豪士:指追随孟尝君的三千豪杰,表现出其人脉之广。
  • 邑封万户:指他的封地有万户人家。
  • 椎牛酾酒:宰牛和酿酒,指的是款待宾客的盛况。
  • 门下纷纷如市人:门下的宾客如同市场上的人一样熙熙攘攘。
  • 鸡鸣狗盗:指那些小偷小摸的人,意指社会底层人物。
  • 冯驭:冯驭是孟尝君的一个门徒,失势后只有他去秦国。

典故解析

孟尝君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门下三千食客”闻名,代表了当时士人追求的名利和权势。诗中提到的“鸡鸣狗盗”则出自《论语》,用以形容那些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光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严谨,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孟尝君歌》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名利、建立个人声望的时代。诗歌通过孟尝君的故事,反映了权力波动的无常与士人命运的悲剧,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孟尝君歌》通过描绘孟尝君的荣华与失落,展现了古代士人对权力与人情冷暖的深刻感受。诗歌开头以“君不见”引导读者回顾历史,迅速设定了诗的主题。薛公的盛况虽然辉煌,但在失去权势后,昔日的宾客却纷纷离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脆弱与无奈。诗中提到的“门下纷纷如市人”与“鸡鸣狗盗”则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与士人追求的空虚。

整个诗歌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充满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通过对孟尝君一生的概括,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与对世态炎凉的叹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薛公正齐当路时:引入孟尝君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当权时的光辉形象。
  • 三千豪士相追随:描绘其广泛的人脉和吸引力,显示出权力的魅力。
  • 邑封万户无自入:即使有万户封邑,但真正的朋友却不多,表现出权力的孤独。
  • 椎牛酾酒不为赀:强调其待客之道,钱财不是唯一的目的,表现出其高尚的情操。
  • 门下纷纷如市人:描写其门下宾客如同市民,反映出社会的复杂。
  • 鸡鸣狗盗亦同尘:暗示社会底层与士人的混杂,表现出人情的复杂。
  • 一朝失势宾客落:一旦失去权力,曾经的朋友便如烟消云散,表现出权力的脆弱。
  • 唯有冯驭西入秦:最后提到冯驭,强调在失势中唯有少数人能够忠诚,反映出人情的冷漠。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盛与衰)、排比(宾客的变化)。诗中还使用了隐喻,借助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士人群体的共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孟尝君的荣华与失落,揭示了权力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对孟尝君的描绘,警示世人要珍惜真正的友情,而非依赖于短暂的权力与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薛公:象征权力与荣耀。
  • 三千豪士:象征追随者的盛况与士人对权力的渴望。
  • 椎牛酾酒:象征豪情与款待,但也反映出对权力享受的依赖。
  • 鸡鸣狗盗:象征社会底层,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孟尝君的封邑有多少户?

    • A. 一千
    • B. 万户
    • C. 三千
    • D. 五千
  2. 诗中提到的冯驭是孟尝君的什么?

    • A. 朋友
    • B. 门徒
    • C. 对手
    • D. 亲戚
  3. “鸡鸣狗盗亦同尘”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形容市井生活
    • B. 形容士人的高尚
    • C. 形容权力的孤独
    • D. 形容社会的复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体现对人生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登高》 vs. 《孟尝君歌》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邃,而《孟尝君歌》则强调了权力与人情的关系。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富有历史感和社会警示意义。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教程》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二首 其二 点绛唇 点绛唇雁来红 其一 点绛唇•消閒 点绛唇 闲情 点绛唇 喜芍药发芽 点绛唇 谭光词为其母寿,光年亦六十矣 点绛唇 次商台符韵送何侍御 点绛唇 其一 送春 点绛唇 春雪晴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朝令夕改 秃宝盖的字 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慰安 齥呬 吃敲才 貝字旁的字 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绻的词语有哪些 费力劳心 包罗万有 鬼门关 气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织女星 包含址的词语有哪些 七七八八 横人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