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8:03
君不见薛公正齐当路时,
三千豪士相追随。
邑封万户无自入,
椎牛酾酒不为赀。
门下纷纷如市人,
鸡鸣狗盗亦同尘。
一朝失势宾客落,
唯有冯驭西入秦。
你没有看到薛公在齐国当权时,
有三千豪杰追随他左右。
他的封邑万户,却没有人能够进门,
他宰牛酿酒也不是为了财富。
门下的宾客如同市井之人,
鸡鸣狗盗的人也同样聚集在这里。
一旦失势,宾客纷纷落空,
唯有冯驭西奔赴秦国。
孟尝君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门下三千食客”闻名,代表了当时士人追求的名利和权势。诗中提到的“鸡鸣狗盗”则出自《论语》,用以形容那些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光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严谨,内容丰富。
《孟尝君歌》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名利、建立个人声望的时代。诗歌通过孟尝君的故事,反映了权力波动的无常与士人命运的悲剧,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孟尝君歌》通过描绘孟尝君的荣华与失落,展现了古代士人对权力与人情冷暖的深刻感受。诗歌开头以“君不见”引导读者回顾历史,迅速设定了诗的主题。薛公的盛况虽然辉煌,但在失去权势后,昔日的宾客却纷纷离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脆弱与无奈。诗中提到的“门下纷纷如市人”与“鸡鸣狗盗”则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与士人追求的空虚。
整个诗歌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充满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通过对孟尝君一生的概括,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与对世态炎凉的叹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警示。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盛与衰)、排比(宾客的变化)。诗中还使用了隐喻,借助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士人群体的共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整首诗围绕孟尝君的荣华与失落,揭示了权力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对孟尝君的描绘,警示世人要珍惜真正的友情,而非依赖于短暂的权力与地位。
孟尝君的封邑有多少户?
诗中提到的冯驭是孟尝君的什么?
“鸡鸣狗盗亦同尘”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登高》 vs. 《孟尝君歌》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邃,而《孟尝君歌》则强调了权力与人情的关系。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富有历史感和社会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