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时间: 2025-05-21 01:49:16

诗句

昔者曾中书,门户实难瞰。

笔劫如长淮,初源可觞滥。

经营终入海,欲语焉能暂。

斯人今则亡,悲歌风惨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49:16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之一

作者: 秦观 〔宋代〕

原文展示:

昔者曾中书,门户实难瞰。
笔劫如长淮,初源可觞滥。
经营终入海,欲语焉能暂。
斯人今则亡,悲歌风惨澹。

白话文翻译:

曾经担任中书的我,门第高贵,实在难以一窥。
我的笔墨如同长江水流,起初的源头虽可畅饮。
在这经营的岁月中终究归入大海,想要诉说却难以停留。
此人如今已去世,悲歌随风而起,凄凉而沉闷。

注释:

  • 昔者:昔日,指过去的时光。
  • 中书:指中书省,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机构。
  • 门户:指家世或家庭背景。
  • 笔劫:指笔墨,形容写作的艰辛和困扰。
  • 长淮:长江的一部分,借指水流绵长。
  • 觞滥:觞是酒杯,滥是泛滥,形容酒水丰盈。
  • 经营:指经营生活或事业。
  • 斯人:此人,指与自己有过交往的人。
  • :死去,失去。

典故解析:

“曾中书”提及的古代官职,显示了作者的身份背景;“笔劫如长淮”则运用了水流意象,表现了写作的艰难与漫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愁”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与对逝去之人的缅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秦观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失落,反映出深刻的悲伤与失落感。开头提到的“昔者曾中书”,暗示了他曾经的显赫地位,但随着“斯人今则亡”的揭示,昔日的荣耀已随时间流逝,令人感叹。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个人的失落感,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笔劫如长淮”,通过水流的比喻,表达了写作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漫长与不易。在最后,悲歌随风而起,意象凄凉,令人心碎。全诗情感真挚,形式简练而富有音乐感,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者曾中书:回忆过去的辉煌成就。
  2. 门户实难瞰:指家庭背景高贵,难以接触的感觉。
  3. 笔劫如长淮:写作的艰难,如长江的水流般漫长。
  4. 初源可觞滥:初时的美好,丰盈可饮。
  5. 经营终入海:经过努力,最终归入广阔的大海。
  6. 欲语焉能暂:想要诉说却难以停留。
  7. 斯人今则亡:曾经的人,如今已去世。
  8. 悲歌风惨澹:悲伤的歌曲随风而起,凄凉而沉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笔劫比作长淮,形象化表达写作的艰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写作的艰辛。
  • :象征着宽广的生命与事业,最终归宿。
  • 悲歌:象征着对逝去的哀悼与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书”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古代官职
    C. 一种乐器
    答案: B

  2. “笔劫如长淮”中“长淮”象征什么? A. 幸福
    B. 生命的漫长与艰辛
    C. 财富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秦观与李清照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秦观更侧重于对过去地位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晁子与 次韵晁子与 次尹彦回复来偶予他出用前韵招彦回 次尹俊卿见访有诗次韵 次何子应登赋楼韵 次冯申之游灵泉韵 初到西湖 初到西湖 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 呈陈崇青求娱亲堂三大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却籍 包含招的成语 披沙捡金 碍难遵命 包含含的词语有哪些 饱眼福 刀字旁的字 老家 淖溺 玄晖 连衣 独立不群 黹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两开头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七窍生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