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9:0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9:03:32
原文展示:
巾履诸方遍,莓苔一室前。
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
斋钵都人施,谈机海外传。
时应暮锺响,来度禁城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宗大师的斋房,四方的僧人和游客都来到这里,斋房前的莓苔映衬着幽静的环境。萎谢的花朵在吟唱中慢慢飘落,孤独的明月在空中显得格外圆满。斋房里的钵盂被人们施舍,谈论的道理传遍了海内外。在黄昏时分,钟声响起,仿佛在穿越禁城的烟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以散文、诗词闻名,尤其在古文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的推崇以及人们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禅斋的描绘,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宁静与深邃。开头两句描绘了斋房的环境,巾履诸方遍,表现出此地僧人云集,形成了一个修行的共同体。莓苔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修行者的心境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萎谢的花朵与孤月的圆满形成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理解生命的意义。诗中的意象都渗透着禅宗哲学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最后两句,斋钵都人施,谈机海外传,时应暮锺响,来度禁城烟,展示了禅宗的影响力和传播。通过钟声的响起,诗人将世俗与修行、内心与外界的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宁静致远的效果,读后令人深思,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禅意的平和和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强调宁静、自然与人际之间的温暖。通过描绘禅斋的环境与修行者的生活,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着____。
判断题:这首诗强调了对世俗的追求。(对/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