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6:58
《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
作者:欧阳修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因为为民众的利益而做的事情,都是不难的,让民众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疲惫。
朱君修建的灵堤真是快乐啊,导引着鄢水和蛮地的水流兴起了众多的水田。
古老的渠道废弃已久,没人知道,而朱君仅用三个月就恢复了它。
沃土如油,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百里之间年年无灾荒。
鄢水和蛮水不断流淌,襄阳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词风格多样,融合了豪放与细腻的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担任地方官期间,目的是记录和赞美朱寺丞修复水渠的功绩,反映了当时地方治理与民生的关系。
这首诗以水渠修复为题材,展现了民生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诗中,欧阳修强调了为民服务的精神,认为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是容易的。他借助对朱君修堤的赞美,表达了对地方官员勤政为民的钦佩。诗中描绘的水渠复修,带来了丰饶的土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在语言上,诗人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沃土如膏”,将土地的肥沃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中也通过对比,展现了古渠废弃与修复后的鲜明对比,强调了水利工程对民生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情感上也充满了温情,最后一句“襄人思君无时已”更是体现了民众对朱君的深情厚谊,诗人在这里引入了人情味,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水渠的赞美,更是对为民服务者的真情歌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地方官员为民服务精神的赞美,强调水利工程对农业及民生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与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君修复水渠用了多长时间?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六个月
诗中提到的“沃土如膏”主要比喻什么?
A. 水源充足
B. 土地肥沃
C. 农作物丰收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水利工程的赞美
B. 对朱君的思念
C. 对民众的关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