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1:25
风引征衣堕古诚,手披榛棘上前京。
侍郎山下寻仙李,柱史亭前记老程。
蜑雨蛮风鸢外落,洞云溪月雁边明。
惊心忽忽未全稳,似听於菟谷啸声。
樊子诗来贺我迁,潮黄风节敢云班。
长教下令流於水,岂原高名重若山。
霜过转悉天宇净,夜寒空载月明还。
须知不遇非余欲,千载知言有辨奸。
风把我的征衣吹落,透露了古人的诚意。我手披着荆棘,向京城进发。
在侍郎山下,寻访仙人李白;在柱史亭前,记得老程的事迹。
蜑民在风雨中,鸢尾在空中飘落;洞中的云,溪里的月,雁影在旁边明亮。
心中惊慌不已,似乎听到於菟谷传来的啸声。
樊子寄来诗作,祝贺我调迁,潮水奔流,风云变化,我敢说这话。
长久以来,让法令像流水一样流动,岂能让高名重如高山?
霜过之后,天宇变得清净,夜寒时分,月光仍然明亮。
须知不遇不是我的愿望,千载之后,言语有辨别奸诈的能力。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时中,号齐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魏了翁调任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于仕途变迁的感慨,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的坚持。
全诗运用自然景象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展现了魏了翁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对于人生的思考。开头几句,诗人以风引征衣,暗示着他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然而这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路途上的荆棘象征着困难与挑战。在对友人的怀念与追思中,诗人通过对李白和老程的提及,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与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蜑雨与蛮风,描绘了自然的严酷,暗合了人世间的艰难。尤其是“似听於菟谷啸声”,传达出一种不安与焦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转而,诗人又提到樊子的祝贺,似乎在提醒自己在风云变幻中仍需保持定力,法令如水,代表着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结尾部分,诗人感叹霜过天宇变得清净,夜寒时月明,象征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清明的心境。最后以“不遇非余欲”作结,强调了对理想的坚守与对命运的洒脱态度,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强调了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我信念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侍郎山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长教下令流於水”是强调什么?
“须知不遇非余欲”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