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2:1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2:13:10
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
作者: 刘基
五夜雪霜清沴气,
三阳玉烛照芳春。
愿闻驯象来林邑,
复睹封牛至罽宾。
川后山祗争效职,
淮夷海獠悉归臣。
君王垂拱明光殿,
圣敬如汤日日新。
在这五夜的雪霜中,清新的气息弥漫,
三阳之气如玉烛般照耀着春天的芳香。
我希望能听到驯象的声音传来林邑,
再次见到封牛的景象出现在罽宾。
川后山中,众山都在争相尽职,
淮夷和海獠皆归顺于君。
君王在明光殿中安坐,
圣明与敬重如同汤沐浴般日日更新。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诗词见长,兼擅书法和绘画。刘基的诗风清新婉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首诗作于岁末,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祝愿。诗中提到的“送穷”,寓意送走过去一年的霉运和困境,迎接新年的希望。
《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是一首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期待的诗。诗人在描绘寒冬的同时,流露出对春暖花开的渴望。首联以“雪霜清沴气”开篇,展现了清冷的气候,而“五夜”则暗示了漫长的等待。接下来的“三阳玉烛照芳春”则是对春天的美好期盼,阳光如同玉烛般温暖而明亮,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通过“驯象”和“封牛”的典故,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期盼。驯象象征着国家的强盛,而封牛则是对丰收的渴望。最后的两句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君王的美好祝愿,期望其治理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安宁。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三阳”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愿闻驯象来林邑”中的“驯象”指代什么?
A. 和平
B. 国家强盛
C. 丰收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君王的什么期望?
A. 早日离开
B. 继续治理国家
C. 享受生活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刘基的诗注重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皆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